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發揮本校地域環境所蘊含的德育資源的價值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發展中地區,祖國的東西南北處處都蘊含著獨特的德育資源。農村的高山果林、秀水修竹、鳥語蟲鳴、各種生長或成熟的莊稼、民風民俗以及現代化的農村別墅等都是很有用的資源。如湖北宜都的青林寺村,被冠以“中國謎語第一村”。這里的猜謎、唱謎、制謎活動,綿延傳承具有上千年的文化積淀。憑借這一優勢,宜都高壩洲等地的學校開發了一千多條具有德育價值,表現人情事理、民風民俗、日月星辰、山川風物以及農民幸福生活的謎語。有別于農村,城市有現代化的交通、信息通信網絡、商貿、物流以及現代化的科技文化設施;少數民族地區有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宗教、節日和文化風俗資源;革命老區,具有老黨員多、老英模多、革命遺址多的優勢,可發揮紅色資源的價值;那些有著著名歷史文化遺跡的地區,可走進名人故居,查訪歷史軌跡,追思歷史風云。如教學《不屈的中國人》一課,廣州的一些學校,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附近的鄧世昌紀念館、三元里人民紀念碑、虎門銷煙等遺址和館所進行現場學習。學生在參觀、查訪、追思的過程中,對鄧世昌以死抗敵,林則徐頂著重重壓力檢測銷煙,三元里人民面對荷槍實彈的侵略者毫不畏懼,拿起大刀長矛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有了真切感受??傊?,祖國天地廣闊,德育社會資源極其豐富精彩。教師只要立足本地加以開發利用,就能增強教學的親近感、感染力和穿透力!
2結合相關教學主題,發揮和放大校外德育資源的教育價值
例如,教學《有多少人為了我》,有位教師富有創意地開發社會資源:她邀約幾位朋友,趁著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扛著攝像機走街串巷到牛奶場、蔬菜批發市場、居民小區攝下了從0點到清晨5點這一時段內許多普通勞動者的身影:包括送奶工、環衛工、菜農、運煤工、農民工、巡邏民警以及做早點的人們勞動的身影。她連續忙活了幾天,最后編輯成一個生活短片—《有多少人為了我》,并配以《為了誰》的抒情音樂在課堂上播放后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教師對社會資源的開發,獨具匠心。因為“短片”是日常生活的寫真,非常鮮活,非常生動,是學生很難親眼見到的,然而又是他們必須要感悟的內容;對于擴展學生心靈的視野,引發他們的生活體驗具有重要價值。
3建立家庭德育資源信息檔案
按照小學階段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著眼于對“學情”的深度把握,可逐步建立和完善學生家庭德育資源信息檔案。檔案的內容大體包含四個部分:其一,了解、整理家長的職業狀況,收錄在事業上取得突出成績的家長們的事跡;其二,調查、整理優秀家長的教子經驗、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其三,收錄學生家庭中有代表性的家訓和家教格言;其四,了解整理單親家庭、外出務工家長以及學生家庭中病殘親人的情況。在建立檔案的過程中,可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校聯系卡和家庭走訪等途徑搜集相關信息,積以時日,檔案中的內容就可逐步充實完善。在實施相關課題的教學時,就可約請他們指導和幫助。如有的家長是農業局的技術員,就可請她介紹“綠色產品”;有的家長是交警,就可請他領著學生參觀交通指揮以及介紹如何維護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識。
4組織德育課程校外學習輔導組
輔導員請有經驗的家長和社會有關人士擔任,由學校統一頒發聘書。如學習《民主選舉》,學生8人一組,由校外輔導員領隊,分別到有關社區、街道、居委會咨詢、調查、訪談、了解公民的權利,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性、合作性和研究性學習能力。
5注重發揮青少年實踐基地的育德功能
學校還可與周圍的工廠、機關、企業、部隊、種植園、養殖場建立密切的聯系,以拓寬學生參與校外實踐的渠道。校外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夠拓寬德育空間,擴大德育效應,深化德育功能,它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地區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并養成終身學習與探索的良好品格,有利于實現最終的教育目標;但同時它也是一個難點,特別是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會遇到時間、空間、資金、學生水平、教師素質、資源的開放程度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但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德育資源優勢,只要深人研究,努力發掘,克服困難,必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夏江華 單位: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