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社區圖書館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經濟和我國國民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國住房制度也不斷變革,城市住宅建設使社區成為城市居民住宅的主要形式。人們的居住條件和硬件設施不斷改善和優化,環境設施和生活配套提高了人們居住生活的質量。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斷發展,社區圖書館對社區文化的形成和社會文明建設以及人們精神生活的滿足有重要意義,社區圖書館作為社區文化建設與傳播的平臺,在社區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社區圖書館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有效延伸與發展,彌補了我國人均公共圖書館數量的不足,完善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功能。當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數量較少,圖書館的服務范圍窄,人們對公共圖書館的利用較差。社區圖書館直接開辦在居民身邊,面向社區居民開放,使居民能夠更方便地利用圖書館,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使社區圖書館成為傳播社會知識的重要媒介和平臺。
2可持續發展視域下社區圖書館管理的策略
2.1構建符合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的圖書館管理流程
圖書館的管理流程是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關鍵,傳統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在情報資源、文獻資料的收集、分類、檢閱、借閱、歸還等流程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傳統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是一個單環節的流線型管理模式,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緊密,上下環節的影響十分明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和流程由于工作效率較低,加上讀者對資源的需求量大,對信息資源的交叉、重疊多,對信息和文獻資源的更新速度要求增多,傳統管理流程不能滿足讀者需要。因此,優化社區圖書館信息化業務流程,首先應當將社區圖書館的管理模式進行數字化和網絡化轉變,使社區圖書館的管理更加貼近居民生活和對文化、資源的需求。
將社區圖書館文獻資料的收集、分類、檢閱、查閱、借閱、規劃等流程網絡數字化,使傳統的圖書管理模式由單線條模型轉變成網絡模型,社區居民可以在網絡終端上查閱圖書館內任意書籍的狀態,同時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快速定位所需文獻的物理位置。社區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各個工作環節也通過網絡共享,即使圖書管理員一秒前將圖書放在指定位置,借閱處通過網絡系統也可以定位該書籍。信息化的業務流程使圖書館的管理更加高效,使讀者查閱、借閱文獻資料更加高效。
2.2整合社會資源共同創建社區圖書館
社區圖書館的創建、創辦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然而我國城市社區數量較多,政府的力量畢竟有限,難以兼顧全面,因此應當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共同創建社區圖書館。此外,還可以在社區管委會或街道的合理引導下,通過社會募捐、慈善捐贈、商家無償或有償贊助等方式籌集資金或資源,形成社會共建社區圖書館、社會共享圖書館資源的良好局面。在社區圖書館的管理上,可以適當開展有償服務,在為居民提供信息資源的同時,確保圖書館有穩定的資金來源,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2.3優化資源結構共享社區圖書館資源
信息資源是社區圖書館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社區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應當在優化的資源結構下,實現資源共享,使社區圖書館長期穩定發展。社區圖書館通過構建信息化的共享體系,將社區圖書館情報、信息資源以數字化形式在網絡上給需要的人群以共享權限,使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同時,各個不同社區圖書館的數據庫、資源平臺等實現網絡共享,使社區圖書館不再是孤立的圖書情報收集站,而成為動態的文獻資源共享中心,為居民提供更為全面和廣闊的圖書服務。
3結語
總之,社區圖書館既具有社區服務的性質,又兼顧圖書館的功能,是現代公共圖書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產物。社區圖書館是傳統公共圖書館的延伸與發展,在現代社區建設和現代社會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楊長虹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物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