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第一篇
一、科學引導,培養(yǎng)自主意識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要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會指導、自我強化,學會聯(lián)系實際和想象。在這些能力形成之前,教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茖W的引導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學生學會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不能完全脫離教師,只有通過教師有序的引導,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能力。
二、合作學習,主動參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全面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學習形式上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要關(guān)注每個學生的差異,使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同桌合作或小組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常常采用分小組討論的形式,讓他們互相交流信息,發(fā)揮大家的智慧,集體的力量。如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結(jié)合課文中對五種新型玻璃的介紹,思考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讓他們小組合作設計表格,把每一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填寫在表格中,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學習,然后全班交流。學生對五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有了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深入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在交流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種主動探究的傾向正是學生主動學習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三、開展語文活動,拓展學習空間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語文教師應結(jié)合學?;顒觿?chuàng)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用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干??梢哉f有了活動,課堂就會充滿了活力;有了活力,學生就有了自主學習的動力。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以“思鄉(xiāng)”主題這個單元后,我策劃了主題為“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活動,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搜集有關(guān)鄉(xiāng)情的詩詞、歌曲、文章等,為這次活動做準備。然后讓學生討論用什么形式來表達,根據(jù)討論活動分“朗誦詩詞”“演唱歌曲”“家鄉(xiāng)畫展”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列出節(jié)目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也都發(fā)揮出了自己的特長?;顒訄雒媸譄崃?,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使學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四、角色互換,實現(xiàn)自主
就當前語文教學現(xiàn)狀,在課堂上大多是教師在表演教學技藝,而不是學生自主去學。很多時候教師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添加給學生,讓他們慢慢消化,學生理解了,教師的目的就達到了。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效果并不佳,教師強行加給學生的并不是學生自己的,學生很容易遺忘。因此,我認為只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才會記得牢固。因此,在教學六年級語文《窮人》這一課時,我大膽嘗試了讓學生來作老師,進行了角色互換。和我角色互換的是六年級學生于秋含,她上課一開始就提出了“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文章的哪些地方寫出了他們的窮?”問題把握得很準,課堂開展得很順利。這就說明學生身上藏著很大的潛力,我們教師要放手給他們創(chuàng)造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者”,教師所要做的就是信任學生,適時點撥,這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智慧。
五、總結(jié)
總之,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留給學生寬松的自主學習空間,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有責任的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理念,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做一個辛勤的“耕耘者”。
作者:郭玲玲 單位:唐山市蘆臺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張莊小學
第二篇
一、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中進行自主學習的指導
教師要將學習方法的指導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一起學習文章的前一部分并且知道了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險三個特點,那么在學習桂林的水時,教師可以將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運用之前總結(jié)桂林的山的特點的方法自主總結(jié)歸納桂林之水的特色,學生抓住作者分布描寫的寫作特點,不但總結(jié)出了桂林之水清、凈、綠的特點,同時還掌握了寫景的方法:特征分層、分布描寫,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在歸納演繹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歸納演繹是指將掌握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理解過程中的收獲與舊的認知結(jié)構(gòu)進行重組整合,形成一套全新的認知體系,掌握一種新的學習技能,最后在新的情境中運用這種全新的學習技能解決遇到的難點重點,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突破。例如,在學習《學弈》的時候,由于小學生平時接觸的都是白話文,所以對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而言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耐心指導,幫助學生歸納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能力,這樣在學習下一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回顧之前學習《學弈》時的方法,運用自主歸納的方法去學習這篇文言文,這樣一來,學生學得得心應手,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歸納演繹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內(nèi)化和運用的過程,通過不斷積累由量變到質(zhì)變,實現(xiàn)能力的真正提高。
三、在師生互動中加強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現(xiàn)代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教學實情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促進學法與教法相結(jié)合,幫助學生掌握識字、閱讀的技巧,從而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具有獨立學習同類知識的能力。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把握知識要點,根據(jù)知識的側(cè)重點不同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使學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lǐng)悟文章的真諦,教師可以以第二段為例進行“美讀”訓練,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初步了解漓江水綠、清、靜的特點,然后通過問題進行啟發(fā):作者的意圖是描寫漓江之水,那為什么還要去寫大海和西湖呢?隨后將自主權(quán)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討論交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作者的意圖也逐漸明了,描寫西湖的水平如鏡和大海的波瀾壯闊是為了突出漓江之水的與眾不同。
四、選擇恰當?shù)臅r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點撥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方法指導不是全盤給予,而應是擇機誘導。”學習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教師要留意出現(xiàn)的偶然情況,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予援手,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點撥,啟發(fā)學生思維。例如,當學生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教師要本著“雪中送炭”的思想指點迷津,從而讓學生獲得“柳暗花明”般的愉悅感,選擇恰當?shù)臅r機進行點撥啟發(fā)不但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更有助于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除此之外,有時候“一帆風順”只是表面現(xiàn)象,這時教師應該“引而不發(fā)”,在學生學習途中有目的地設置奇險,給學生創(chuàng)造探索求實的機會。而當學生有所收獲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過程的回顧,總結(jié)歸納解決問題的過程,總結(jié)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之后的學習途中有據(jù)可依,有理可循。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談得上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只有以科學的方法做后盾,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五、總結(jié)
總之,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入手,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真正把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自愿行為。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才能讓學生開啟語文知識的大門,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fā)展。
作者:葉少鳳 單位: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