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一、合作性學習理論依據
1.社會互賴理論
大多數人認為,群體中各個成員之間都存在一定的互賴性,并且他們之間的互賴性又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群體存在的本質就是各個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而形成的一個整體,如果群體中任一個成員的互賴性發生變化都將會影響到其他成員或整個群體。因此,從社會互賴理論分析得知,將所有的學生按照他們的特點分成異質小組之后,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學習,并且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依賴。在小組中學生之間要進行相互鼓勵,以便提高每位成員的學習積極性。組員之間互相幫助,不斷增加組員之間的交流與討論,為最終目標而努力。社會互賴理論強調更多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2.接觸理論
接觸理論主要研究的是社會的互助關系,其提倡不同民族、種族和性別的學生要在學習和活動中多多進行交流,進而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如今,學校的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雖然存在民族、種族以及性別的差異,但是他們來到這里的目的就是獲取知識。單純的交流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的效果,只有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學習,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習的發展。通過對接觸理論分析得知,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比較頻繁,提倡合作性學習至關重要。
3.多元智能理論
通過對多元智能理論分析得知,每個人的智能都具有多元性,并且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七項智能,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通過合作性學習有利于智能多元性的發展,促進學生之間進行取長補短,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校物理教學中合作性學習的應用
1.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
學校物理教學中進行合作性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其進行分組。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大學物理的基本知識,除此之外老師在進行分組時還要考慮學生的民族、性別以及生活習性等。學校物理教學的研究過程是動態的,并且相關知識也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學習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進行合理分組,以達到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的作用。同時每個小組的人數對于合作性學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調查發現,一般人數比較少的小組其學習效率往往是比較高的。原因是因為人數比較少的小組學習起來更具有靈活性,交流起來也比較方便。通常情況下每個小組五六個人最好。
2.對相關課題進行精選
高校物理教師在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時,要將布置內容進行相應的講解,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理解課題內容。在合作性學習的開始階段,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比較淡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默契,這時老師應該先布置一些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的任務,逐漸培養他們之間的合作意識。隨著成員之間合作意識的加深,教師就可以布置一些比較復雜的任務,以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學校物理教學中的合作性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使每位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
3.具體實施的方案
3.1課外課題的選擇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導致大學物理教學每個學期的課時數量不斷減少,并且教師的教學時間也變得比較緊湊,加重了其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開始進行授課之前,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最終目標來為學生制定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課外題目,讓學生們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在進行課外課題布置時,老師充當了引路人的角色,幫助和引導學生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課題資料,以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定期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查看,對于他們遇到的困難要給予一定的幫助,促進每一位學生在合作性學習過程中獲得發展。
3.2課內課題的選擇
在學校物理教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其最為關鍵的環節就是教師對課內課題的選擇與安排等。因此,要求物理老師科學的、合理的組織物理合作性教學,以更好的保證課堂的教學進度,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進行物理教學合作性學習時,教師應該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以便對各個小組的討論和學習進度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給予幫助和解決。但是,教師在監督和檢查的過程中最好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對學生的合作性學習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在進行物理合作性教學時,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使他們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通過合作性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以及集體榮譽感。加強物理教學的合作性學習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對已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確保教學的資源的充分利用。
作者:陳震 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