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文教師要有自由的思想和激情
語文教材的主體是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其中文學作品居多,文學作品的解讀應該是多元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語文教師就要憑自己的學術功力對所講的作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把握,要敢于突破《教師教學用書》之類的“緊箍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感覺、悟性、想象,講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與數(shù)理化不同,語文畢竟不是自然科學,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語文教師沒有一點自由的思想,就不會對教材的合理性有一點懷疑,就會照本宣讀、人云亦云地復述著統(tǒng)一的、流行的對作品的結論和解釋;試想,這樣的講授怎能讓學生聽得有興趣?雖說《教師教學用書》內(nèi)容豐富,注重吸收語文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新成果,但它僅是教學的參考用書,我們在教學中,要擇善而用,不可生吞活剝。有些課文解析未必妥當,有些參考析文未必適用,都需要我們明辯善斷;如果我們對作品有了滲透于自身血肉之中的獨特把握,那么,即便在講授過程中,板書亂一點,說話結巴一點,羅嗦一點,也無傷大雅。有時甚至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講授風格,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正是這種思想才會給學生以極大的影響。因為一個人真正吸引人的是他的思想,一個人真正可貴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個人真正有別于他人的也是思想。語文教師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價值。
二、語文教師要有獨特的個性
個性指的是一個人的獨立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獨特的個性是指一個語文教師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學風格或個人氣質(zhì)。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基礎、氣質(zhì)、愛好,結合教學工作的需要,構建適合自己的個體性和知識結構;并有機地、無形地滲透于自己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之中,語文教學個性是一個語文教師教學生命力的獨特呈現(xiàn),它是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包括文本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手法、教學方法、乃至教案的寫法等)所表現(xiàn)出來的帶有語文味的個人化的特征。人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必須有輕松幽默的一面,輕松的教學、幽默的啟發(fā)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創(chuàng)新教學的情趣和氛圍,產(chǎn)生“幽默中不失本分,快樂中不失啟發(fā)”的效果;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還必須是有生機、精彩描寫的另一面,引人入勝的細節(jié)描寫與獨特的心靈體會相輔,將學生引入教材唯美的境界之中,引導學生在作品的鑒賞、聯(lián)想、體驗之中融入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從而將教學的情趣、學生情感推向高潮,進而創(chuàng)造“其樂融融”的課堂氣氛。語文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是獨創(chuàng)的教學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手段相融合的結果,它的特征是開放性的。開放性的教學,要開拓語文教學空間,根據(jù)“得法于課內(nèi),增益于課外”的原則,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社會接觸面和知識面。
三、語文教師一定要轉(zhuǎn)換師生角色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但在語文實際教學中,人們往往走入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qū)。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對著教材照本宣讀;學生在做筆記,兩者都成了書本的奴隸。而“對話式”教學的實質(zhì)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手不管了。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就像一條奔騰的河流,如果沒有了岸的約束,就會左沖右突、肆意泛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這一角色,既要讓這河水滾滾向前,又不讓它沖出了堤岸。這樣“對話式”教學就有了保障。“對話式”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它使學生在對話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體現(xiàn)自我,成長為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紀學生。中學語文教師擔負著母語教學的任務,在新課改的洪流中,讓我們站在潮頭之上,積極探索,不斷前行,學生一定會印象深刻,思想大開,自然受益匪淺。這樣,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必將出現(xiàn)令人欣喜的局面。
作者:李晉紅 單位:山西隰縣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