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室內設計論文
一、色彩與空間環境
(一)補色與空間環境
補色是指按光譜排列的色輪上對應的兩種顏色。補色在色彩設計中無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二)極色、金色、銀色與空間環境
極色是指在明度兩極的黑色、出色兩種顏色。金色和銀色在中國傳統色彩中用得最多,成為特殊的裝飾審美色彩。由于極色、金色和銀色容易與其他色彩調和,往往又把它們稱為中性色。黑色屬于無彩系列,它明度最低。純黑包易使人聯想到黑夜,但是又有穩重感,在室內裝飾設汁中,大面積使用黑色容易給人一種“哀傷”的感覺。但它與高明度和高彩度顏色配合使用效果響亮。白色又叫全光色,它明度最高,給人明亮、潔凈的感覺,室內設計中在較暗的房間的墻面,多數使用白色,在眾多高彩度的色彩中多數使用白色和黑色來調和。但大面積使用時會有貧乏和空虛的感覺。室內設計往往用家具設備、燈光等來形成對比。金色為暖色,銀色為冷色,它們具有一定的光澤。現代追求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經常使用金色、銀色而達到華麗、金碧輝煌的效果。另外,它也是最適合與其他色調和的包形。在高彩度對比太強烈時,使用金色、銀色能起到和諧的作用。灰色是無傾向性的,是處于黑白之間的“中性色”,灰色由于平和的特點,能與高彩度的色彩調和。
(三)色彩“三要素”與空間環境
在室內設計中,色彩的冷暖、明度與純度都與創造室內的空間氣氛有著密切關系。充分利用這些關系,把握其特征是設計手段之—。
1.色相與空間環境
色相處色彩的相貌,色相的不同取決于光波的長短,通常以色環表示各色相之間的關系。紅、橙、黃、綠、青、紫等六個主要色相,其中紅、黃、青是最基本的包彩相貌。白色除外,任何其他色彩的相貌都可由它們之間的不同量相加而成。正確地運用色相的變化可準確地設計出特定氣氛的空間效果、還可彌補室內空間設計中朝向不佳的缺陷。在缺少陽光的地面或其他陰暗的房間里可以多采用暖色,以調節其氣氛,增加親切溫暖的感覺。陽光充足的房間或炎熱地區,則可多用冷色,給人以涼爽的感覺。又如手術室的墻面上有供醫生視覺休息的顏色,醫生做手術時高度集中地注視手術部位的肌肉、血液,這些都是鮮紅的顏色。當醫生眼睛離開工作對象時,就會出觀綠色的視覺殘像,如果把墻面設計成淡綠色的話,醫生高度興奮的視神經就能夠得以休息。
2.純度與空間環境
純度見包彩色相的飽和度。純度高低取決于光波所含單一波長色光的純粹程度。單一波長色的純度越高,色彩越純。在同一色相中彩度最高的色為該色的純色。色相環中的標準色均用純色表示,其純度最高,色澤最鮮明。無彩色系由于沒有包相,故彩度為零,病房、辦公審等室內空間使用純度較低的各種灰色,可以獲得一種安靜、柔和、舒適的空間氣氛。在舞廳、卡拉OK廳、大型娛樂場所、兒童娛樂場所等使用純度較高,較鮮艷的色彩則可營造歡快、活潑與愉快的空間氣氛。
3.明度與空間環境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高低主要取決于光波的波幅。波幅大,明度高,波幅小,明度低。不同明度的色彩在室內環境的應用中同樣相當重要,我們往往利用色彩的明度來調節空間大小和高低以及輕重的感覺。在一些逗留時間短暫的公共場所,使用高明度色彩使室內空間的氣氛光彩奪目;在消閑娛樂等公共場所使用低明度的色彩配以較暗的燈光則給人一種隱私、安靜和溫馨的感覺。
4.色調與空間環境
色彩的總體傾向稱為為色調。色調的形成與色彩使用的面積有很大的關系。基本包調有:暖色調——以暖色為主配置的色調;冷色調——以冷色為主配置的色調;中性色調——以灰色調為主配置的色調;強調——對比色彩配置的色調;主調——較鮮明色彩配置的色調;同調——相近色配置的色調。二、色立體與室內設計色立體是按照色彩的色相、純度、明度三屬性進行科學的秩序整理、排列、分類而組成的系統的色彩關系。色彩體系能幫助設計師正確識別色彩,從而把握色彩的種類,并把它們作為色彩設計的有效工具。
二、“色彩效應”與室內設計
“色彩效應”是人對色彩的生理反應和心理反應。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同時,每一個人有著不同的社會經歷與文化背景,他們對色彩都有著自己的偏愛,在中間環境設計中,我們要根據環境的不同功能以及人們在環境中的心理要求,考慮環境色彩的配置。
(一)“色適應”與空間環境
“色適應”是指顏色刺激引起視網膜對對立色對的反應。如由于視覺的疲勞,當刺激停止時,該對立色對的另一種反應開始活躍,于是視覺中產生原色的補色,這是視覺色相適應的過程;而當人從明處走向暗處,或是從暗處走向明處,也都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這個過程叫明適應和暗適應。“色適應”的原理經常被運用于室內設計。家具是暖顏色的,那么地毯最好是可以視覺補償的對比色,即用冷顏色來調節人的視神經。
(二)“色感應”與空間環境
“色感應”是指人對色彩的生理效應,還表現在色彩對人肌體的影響,人對色彩有不同的心理聯想,從而產生不同的感情。色感應包括色彩的物理效應和心理效應。正確地運用“色感應”的原理設計空間環境有助于健康。
1.色彩的“物理效應”與空間環境色彩引起人對物體形狀、體積、溫度、距離上的感覺變化。這種變化往往對室內設計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2.色彩的“心理效應”與室內設計色彩的心理效應是人對色彩所產生的感情變化,是思維聯想的結果。色彩的心理效應不是絕對的,不同的人對色彩有不同的聯想,從而產生不同的感情。也就是說,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人,色彩的心理效應不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風俗習慣對色彩的愛好也有差異。
三、色彩與材料和工藝
材料自然顏色的美是材料的自然屬性。也就是說,相對于室內的材料來說,色彩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和室內每一件物體的材料、質地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例如大理石、花崗石、壁紙、木的色彩美和肌理美等,它們都是室內設計中表現自然美的基本因素。色彩設計也跟工藝密切聯系在一起。工藝作業的難易、配色的幅度、工序的增減等方面都應是色彩設計考慮的因素。如兩套以上的配色尤應注意色面的部位與其間分色的間隔。
室內與室外環境的空間是一個整體,室外色彩與室內包彩并非各自孤立地存在,而是有著密切的關系,把自然色彩引進室內,在室內創造自然色彩的氣氛,是現代室內設計流行的主題。自然界的花草樹木、水池石頭等是室內色彩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些自然物的色彩極為豐富,它們可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聯想,并將人帶入一種輕松自然的空間之中。同時,將自然的色彩融入室內,也可使內外空間相融,達到擴展空間的目的。
作者:桂麗 單位:呼倫貝爾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