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讀者本位”的管理服務觀念
“以書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得圖書館管理存在著忽視甚至漠視讀者的情況,因此圖書館領導應當積極轉變服務觀念,糾正工作誤區,一切圍繞讀者中心來開展工作。首先,應當積極提高全館人員的思想認識,在館內開展“讀者本位”的工作中心大討論和學習,通過學習會議糾正員工的思想偏差,將“一切以讀者為重”作為圖書館工作的中心;其次是在現行制度中加入“讀者本位”的相關規定,將原有制度中給讀者帶來不便的相關規定進行刪減調整,使圖書館的制度規定同樣圍繞服務讀者這一中心展開。譬如在圖書館的服務方式、服務時間等方面進行調整,提高服務水平,積極為讀者提供便利。再次是在圖書館的文化建設中,將“服務讀者、讀者本位”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圖書館文化建設過程中始終貫穿這一工作思路。
二、提高圖書館館員的服務質量
圖書館是一項面向社會的服務性質單位,圖書館工作不僅要求館員熱愛這項工作,同時擁有加強的責任感,同時也要求館員具有一定的服務技能,如平和的工作態度,熱心的服務態度,尊重讀者,積極為讀者提供便利,為讀者營造一個寧靜、和諧、融洽的環境。全館人員應當將“讀者本位”作為圖書館工作的基本準則,將讀者滿意度作為圖書館工作優劣的主要指標。只有讀者滿意,圖書館的發展才有具體的落實點,將讀者滿意作為圖書館發展的基石,圖書館才有可能重新煥發生機,獲得讀者喜愛,實現其建設初衷和宗旨。從某種意義上講,讀者不滿是對圖書館工作的不認可,是對圖書館工作者敲響的警鐘。因此館員應當以自身親切的服務態度和優良的服務水平,做好讀者與圖書館的連接紐帶,將被動工作轉變為主動服務。此外,圖書館應當積極建立“讀者本位”的書籍采購制度,在新書選擇的過程中,加強讀者調查,關注讀者的閱讀需求,這樣不但能夠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書籍利用率。譬如暨南大學目前采取的書籍采購模式,對于圖書館的一部分“專業讀者”可留下自己的相關資料,當圖書館有購書計劃時,會與讀者聯系。
三、圍繞讀者建立有效的書籍流通機制
一直以來,“以書為中心”的工作思想禁錮了當前圖書館的書籍流通,轉變“讀者中心”的服務方式就要求圖書館圍繞讀者建立有效的書籍流通機制。傳統觀念中,圖書館總是被看作是文獻收集、儲藏的倉庫,因此管理工作總是單純地追求館藏書籍的數量和保存質量,而忽略是書籍的利用,使得很多有價值的文獻資料被束之高閣,缺乏讀者的使用,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價值,這種“重藏輕用”正是“以書為本”的基本體現。因此圖書館重視人本管理,就必須正確認識書籍的館藏與利用,積極樹立“為用而藏”的人本觀念,積極體現其服務讀者的價值。使每本書都能為讀者所利用才是館藏質量的最高標準,也是對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最好衡量標準。有資料顯示,目前國外絕大多數圖書館對讀者免費開放的藏書量都能達到80%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95%。因此圖書館應當積極提高藏書開放比例,積極實行開架借閱,建立外借制度。
四、建立一支優秀的圖書館人才隊伍
人才流失是當前圖書館提高服務管理成效的重要阻礙。因此圖書館應當積極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建立一支優秀的圖書館人才隊伍,為讀者服好務。首先,按需設置崗位,按專業要求安排人員職務。在圖書館工作中,應當重視每位員工的專業能力,合理安排工作任務,確保員工的能力同崗位要求相符合,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其次是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員管理模式。對于圖書館的各級領導應當實行擇優聘用制,在全館內實現公平競爭、嚴格考核的人才流動機制,杜絕按人情設置崗位的情況,確保圖書館的人力資源能夠發揮最大效能,使人才能夠得到及時選拔和任用。其次,嚴格控制人員進入,對于進館人員一定要按照崗位缺員情況、從業資格等進行嚴格審核,招聘人才必須是圖書館專業,最好是同時具有計算機、外語等多項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并適當引進一批圖書館藏學術帶頭人。圖書館工作是為讀者服務的部門,包括了館員和書籍兩大組成部分。其中書籍是讀者服務的根本立足點,缺少了書籍,讀者身份也不存在了。但書籍必須依靠館員積極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服務才能實現書籍的閱讀作用。人本管理正是以開發館員的專業服務潛力,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提高讀者認可度和書籍利用比例,從而實現圖書館的最大價值。
作者:徐文如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