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纜故障原因
高、低阻故障:高阻故障指的是高電阻接地或者由短路引起的電纜故障,主要包括泄露性故障和閃絡性故障這兩種極端形式;低阻故障指的是低電阻接地或者短路引起的電纜故障。據相關統計,電力電纜在運行中出現故障的原因有75%都是由于高阻故障引起的。質量原因:也有一些電力電纜出現故障的原因是因為電纜本身設計的不合格,電纜本體以及電纜附件的質量有缺陷,或者由于設計原因造成的防水不嚴格,選材不妥當,工藝程序步驟不合理,都會影響電力電纜的安全工作。
二、故障測試以及查找定位方法研究
電纜故障的測試一般要經過幾個步驟:性質診斷、故障測距、精測定點。性質診斷主要是初步判斷故障出現的性質,大概確定適當的測試方法來對電纜故障進行判斷;粗測距離是在出現故障的電纜線上添加測試信號,初步確定故障的距離,為后期的精測定點做好準備;精測定點就是在之前粗測的基礎上,精確的渠道故障點出現的位置,并及時進行修理。目前,比較常用的電纜故障測試方法是離線測距方法,是在出現故障的地點停電后,通過相關的設備離線測量故障出現的距離的離線測距方法。這種方法也存在其弊端,比如測距時間較長,另外高壓測試設備也會對檢修人員造成人身不安全的隱患。離線測距主要分為阻抗法和行波法。阻抗法是通過測量并計算發生故障點到測量端的阻抗,再根據電力電纜的線路參數,再通過一定的計算得到故障距離。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電橋法,此方法簡單、精度高,但是一般只適用于高阻故障和閃絡性故障,并且需要提前知道電纜線路的具體參數,否則會有誤差較大的現象出現。行波法是通過確定行波傳播速度后,在測量行波的傳播時間來確定故障發生的地點。比較常用的有低壓脈沖反射法和脈沖電壓法,低壓脈沖反射法在測量時候不需要知道詳細的電纜參數,但缺點是不能用于測量高阻故障和閃絡性故障。現如今,發展最為迅速的是在線測距,通過和GIS技術進行結合能快速準確的測量故障發生點。GIS技術能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數據庫操作集成在一起,比如說查詢、管理和統計分析等。GIS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就在于它可以區別于其他的信息系統,可以對空間信息的存儲進行管理分析,也正是因為這個優勢,GIS可以在廣泛的公眾和個人企業事業單位中發揮解釋事件、預測結果、規劃戰略等的重要作用。因此通過在GIS電力系統中輸入各個電纜的信息,然后把測試結果和GIS數據庫連接到一起,就可以找到故障發生點和實際位置相對應的準確定位,可以方便維修。當然這就需要較完善的電纜以及地理信息資料,軟硬件的完美結合,在線監測的并行應用。其中有一種基于高速光電傳感技術的電纜故障測距方法,就是利用電纜發生故障的同時,會在故障發生點向電纜兩端同時傳播浪涌電流,通過到達電纜兩端的時間差,根據公式和浪涌電流在電力電纜中的傳播速度,計算出電纜故障的發生點,準確定位故障。
三、結束語
電力電纜的安全運行是國家電力系統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做好電纜故障的查找方法并且能投入實際應用中,在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對故障進行測試、定位和維修,才能提高整個電力系統的運作效率,保證電力的安全、持續的供電,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作者:孫靜 單位:廣西柳州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