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學檔案信息錄入
根據中藥學內容的組成,設計數據庫的具體數據表,以中藥藥名為主元素創建中藥學基本信息數據、中藥主治證信息、代表方劑信息3個表。中藥學基本信息數據表包含“藥名(正名)、藥名(別名)、藥物來源(藥物基源)、藥物來源(入藥部分)、藥圖(基源)、藥圖(飲片)、始載著作、炮制、性能(味)、性能(性)、性能(歸經)、性能(毒性)、功效(簡化功效)、功效(藥物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字段;中藥主治證信息表包含“主治證、病證、病機、藥名、作用、代表方劑”字段;代表方劑信息表包含代表“方劑、組成、主治證”字段。既涵蓋各味中藥具體內容,又突出中藥的重點內容,以全面反映中藥的特點。創建主鍵設置表關系,以中藥學基本信息表為主表,構建中藥學數據庫關系,將中藥學各部分數據表關聯組合,既避免數據冗余,便于更新數據,又有利于中藥學各知識點整合、各部分內容關聯組合。
2.中藥學檔案信息特定條件結構設計
中藥學的信息量大,知識面廣,記憶困難,本研究利用Access查詢篩選、分析功能與中藥學研究結合,針對中藥學學科特點,設計特定條件結構,以便檢索查詢規范化。
2.1“藥物來源”分有“藥物基源”、“入藥部位”
根據藥物來源,將相同來源不同入藥部位的藥物可進行比較。這類藥物功用相近,因此應將這類藥物進行歸納總結,以更好地掌握各藥的功用特點。通過“藥物基源”條件可檢索查詢相同入藥部位但來源可不同的藥物,通過“藥物基源”&“入藥部位”條件可檢索查詢相同來源不同入藥部位的藥物。
2.2“藥名”分為“正名”、“別名”
中藥學教學中常需引證代表方劑以體現實際應用的法度,但由于歷史久遠,各種方書中藥物名稱混亂,別名、俗名混雜,故在錄入代表方劑時,在藥物的別名之后標明正名,以便檢索查詢規范化。
2.3“功效”分有“簡化功效”、“藥物功效”
由于性能功用相似的同一類藥物,也各有其個特征,為突出功用之共性,故功效分有簡化功效、藥物功效,如川芎、丹參均為活血化瘀藥,“活血止痛”為川芎的藥物功效,“活血調經”為丹參的藥物功效,“活血”為簡化功效,通過“簡化功效”條件可檢索查詢功用相似的藥物,通過“藥物功效”條件可檢索查詢功用相同的藥物。
2.4“主治證”分有“病證”、“病機”
不同類藥物可用治同一疾病,結合病證用藥將治療該種疾病不同證候的藥物可進行系統歸納總結。通過“病證”條件可檢索查詢可用治同一疾病的不同類藥物,通過“病證”&“病機”條件可檢索查詢可用治同一疾病的不同類藥物的不同作用機理。
3.中藥學檔案信息功能模塊設計
從功能上分,整個系統由三大功能模塊組成,分別是中藥的錄入、中藥的檢索、中藥查詢篩選、中藥組合重用分析,系統的安全維護。(1)中藥的錄入:按照系統提供的交互界面,將中藥學基本信息、中藥主治證信息、代表方劑信息錄入到數據表中,以供統計查詢依據。(2)中藥查詢篩選:對所錄入的中藥數據進行查詢檢索,并可以根據來源、出處等條件進行分類篩選、組合、分析。(3)中藥的統計查詢:用戶可以根據統計查詢模塊,分別按照不同的條件進行統計查詢。(4)系統的安全維護:為增加系統的安全性,系統為用戶設置了相應的密碼,進行用戶與組權限設置。在系統登錄時識別用戶的合法性,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中藥信息的安全可信。
4.結語
本研究從數據庫的角度研究中藥學教學內容構建、整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中藥學知識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并以此為平臺為教學研究、科學研究提供信息服務,提高中藥學資源和信息的利用效率。利用《中藥學》數據庫,根據用戶提出的查詢、篩選、統計要求,進行分門別類的統計查詢,進而探討各個中藥對某一病證的治療及其作用特點,該數據庫信息量大、查詢快捷、使用方便、實用性強,可滿足了查詢藥物信息的需要,是實現中藥學資源信息服務的有效途徑。本研究構建《中藥學》數據庫為初步規模集成、整合中藥學知識信息資源,整體提高中藥學資源的綜合和查詢利用價值,為學生、學校、社會各方面提供中藥學知識管理與中藥學知識服務的信息化手段。
作者:旺建偉 趙文靜 常惟智 孫敏 柴劍波 曲苗 隋方宇 張淼 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