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教育論文
1高等院校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生課程設置現狀
1.1公共必修課程
各高等院校教育訓練學公共必修課的學分比較平均,都在為30-36之間。學時統計數據顯示,各學校的公共必修課學時均在600以上,但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學時最多的山東大學與最少的鄭州大學相差了180個學時,造成這種情況體現了各高等院校在培養方案中對外語學時和學分分配的重視程度的差異。統計顯示,各院校外語教學時數幾乎都占到整個公共必修課教學時數的1/3甚至更多。但是,外語教學占用如此多的學時并未發揮達到預想的結果。在調查中,每個學校隨機選取20名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學生,一共240人。調查顯示,六級及以上英語水平的有93人,占38.75%;四級水平的有112人,占46.67%;未過四級的有35人,占14.58%。大部分學生經過如此長時間的外語學習進步不是很明顯,甚至還有個別學生的外語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階段。12所高校中外語學分占公共必修課程總學分超過50%的有6所,這與體育訓練學培養學生外語能力的目標一致,但是調查中發現高校在外語教學中針對所學專業的重視不夠,學生沒有學到足夠的閱讀和理解本專業外語資料的能力。
1.2專業課程
1.2.1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和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的重要課程,在各高校中都是以一級學科設置的,這是很合理的一個方面,體現了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所有高等院校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專業課數目都在10門以上,并且都包括體育教學論、運動訓練學、體育教育學、運動教育學和運動生理學這5門課程。北京體育大學作為專門的體育院校,其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的更有針對性,也更加全面,該校特別重視學生的競技運動心理學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教育。盡管高校都普遍開設了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但用人單位和專家均反映體育教學訓練學專業的學生的科研能力仍難以達到要求。
1.2.2專業方向課程
12所高校中,除了北京大學和北京體育大學,其余10所學校的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都將專項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以及運動心理學作為了專業方向課程的重中之重,對研究方向缺乏足夠的細化,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掌握難以達到充分的接受和消化理解。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以培養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為重要目標,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適當增加與教育類相關的課程,這一點上,華南師范大學做的最好,這很可能與該校本身就是師范類高校,開展教育類課程比較容易有關。高校的高等教育是以培養的學生輸送到人才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為目的的。學生的教育質量與其競爭力息息相關,而專業課的學習和應用能力是其展現能力的最關鍵部分,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尤其需要注重專業課的設計與安排。我國高校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生的知識面較窄,思路也不夠開放,這造成了創新能力不足的現象。所以以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大對專業課程的投入力度。
1.3選修課程
12所調查的高等院校的選修課都有任意選修以及必須選修與任意選修結合兩種。調查發現,任意選修學生自由度大,但是還必須加強老師對學生的輔導才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必須選修與任意選修結合稍微會阻礙學生發揮個性,限制學生的自由度,但這種形式比較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框架的形成。各院校受到院校性質、辦學規模以及師資力量的影響,選修課內容的設置有著一定的差異。綜合性院校與專門的體育院校北京體育大學相比,擁有更深厚的學術底蘊和更多的選擇機會,它們在體育教育訓練學未來課程的設置于完善方面優勢較大。北京體育大學作為專門的體育院校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要求學生每周都務必參加至少一次俱樂部訓練,另外還開展了諸多跨專業和跨學科的選修課程。
2結論
體育教育訓練學不僅是是將體育美學、人體科學等有關運動和人的關系運用于運動訓練及體育教學的實踐性活動,還是有著明確目的和指向的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研究對象是運動訓練、技戰術和體育教學中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理,所以可以說體育教育訓練學是體育學中一個最核心、最實用、最基礎的學科,該學科既有自然科學屬性,也有社會科學屬性。本文所選取的12所高等院校是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開展的較為好的院校,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我國的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公共課程有著基本相同的設置,都由外語課和政治理論學習組成。各高校依據自身的特點,在專業課方面設置上都有自身特色,這對于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的多樣性發展大有益處。綜合院校與專門的體育院校的選修課差別很大,前者側重于學術研究方面能力的培養,后者注重于專業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建議
合理的課程設置是高等院校學生完成體育教育訓練學的關鍵,課程設置囊括了學生學習的知識結構,為學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系統合理的課程設置必須全面、科學,照顧學生的要求,充分滿足學生學習愿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社會意識的提高,民眾對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也越來越高。因此,本文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供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3.1優化公共必修課程的設置
政治理論課程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主,教學內容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外語學習要緊密聯系專業內容,這樣增加外語學習的針對性,體現教學的目的。
3.2專業課教學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專業基礎課程在學習體育教學論、運動訓練學、體育教育學、運動教育學和運動生理學等主干課程之時,務必配套開展合適的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傳授專業方向課程時,要以專題講座為主,輔以教學理論,同時舍棄一些不合社會需求的課程,添加適應學科發展趨勢是內容。
3.3合理調整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
我國高校的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不太協調,必修課比重過大,選修課嚴重缺少,特別是與擇業相關的選修課,這很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就業的選擇。
作者:王俊平 單位:集寧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