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計人才五大特質
1.1良好的藝術修養
藝術設計人才不僅具有扎實的美術功底,他們在構圖、色彩、繪畫、音律通常具有較高綜合藝術修養,對美的事物有很高的鑒賞能力與批判能力,從他們藝術作品中通常能折射出設計者非凡的藝術品位。
1.2善于學習
現代社會環境的變遷在日益加速,優秀設計師肯定是善于學習的人,他們通常都很勤奮,能從最新的行業變動、知識更新中尋找到創意的靈感,處處學習、時時積累,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
1.3淵博的知識
成功的設計的價值觀和審美觀能表現出良好的文化修養,他們對大千世界的自然科學、包括政治、經濟、倫理以及生活知識都會深入地涉及,他們懂得生活、善解人意,能博古通今、中西貫通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塑造藝術形象,設計藝術作品,創造出超凡的藝術境界。
1.4追求完美
設計師對于自已的作品總是會用挑剔的眼光去審視,不到理想狀態決不放棄,追求完美的人仔細、認真,所以做事情才會出彩,要求更好、更精成為一種習慣,達到一種藝術境界的設計師甚至限制自已每段時間推出的作品數量,以保證他的作品達到一種藝術水準。
2設計人才培養策略
2.1營造全民創新思維氛圍
西方國家非常重視人的創新意識的培養,1988年英國國會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國家的最大資源”,因為有了想象力,才可能孕育發明和科學發現,才會有創新和經濟效益。瑞典、新加坡、日本、香港都是典型創新型社會,因為資源有限,他們只有通過創新才能突破困境。因此政府積極倡導創新,全民崇尚創新。瑞典成立創新局,撥專款扶持創新技術,并寬容失敗,正是由于這種創新機制,營造全民創新思維氛圍,產生了諾貝爾這樣著名的發明家。
2.2改革教育與教育模式
高校承擔設計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在具體的設計教育過程中,要把創新思維的培養作為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來抓,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能為終極目標來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計、教學實施、實訓與實習內容組織各個環節都要圍繞這個核心展開。激發創新意識、營造創造情境、講授創造方法,以企業真實項目引導學生進入創造角色,增長創造能力。目前國內教育還是推行以應試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考評指標設計不科學,學生被培養成了應付考試的工具,這與創新人才培養規律要求相背離,應該大力改革。
2.3建立更多產業聚集區,發揮設計人才聚集效應
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說:“一個國家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與該國產業是否形成產業聚集有很大的關聯”,在聚集區內很多人才創意火花可以碰撞,創意思想可以交流,資源可以共享,進而又會產生更多的創意產品,以致吸引更多設計人才的匯集,相反如果沒有創意的土壤和環境,創新動力就會被扼殺,美國的硅谷、中國的中關村就是成功的案例。
2.4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改革用人與管人模式
設計類人才他們有共同的性格特征就是獨立與自主,喜歡開放與自由,不愿墨守成規,因為有些創意可能是在不經意甚至是玩耍間產生,所以對于這類人才的管理應該盡可能人性化,選擇一種彈性的模式,營造一種輕松、和諧、寬容的工作空間,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時要推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法,改變唯文憑、學歷選人制度,合理引進人才競爭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2.5多方聯合,構建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
國外發達城市高度重視地方大學與當地企業共同培養的模式,以此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波士頓是因為擁有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才更具競爭力;紐約因為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才更有活力;中關村因為擁有清華和北大則更有影響,由此可見大學是創意經濟的智力中心,企業是技術的發生器,學校、企業、社會多方合作,更能培養好設計人才。
3結束語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的崛起,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設計人才作為創意產業最重要因素,無疑給設計類人才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也為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高校藝術設計教師責任重大,任重道遠。認識了藝術設計人才特質,找到人才培養的途徑,接下來扎扎實實做好這項工作才是最重要。
作者:秦燕妮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