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存在問題
1.1民辦高等教育辦學理念缺乏特色
①辦學層次定位單一。目前民辦高等教育的辦學層次定位比較單一,其主要集中在專科層次的高職教育,而在本科教育階段、碩士教育階段所占比例較小。②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上趨同化。民辦高等院校之間存在專業開設重復過多的現象,而且重復的專業多數集中在開設成本低、科技含量不高的文科類專業,甚至有些專業已經處于市場需求的停滯期或者已經處于淘汰期;但是對于適應市場緊需的現代服務業以及相應的設備制造業的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理工專業開設較少,其總體發展規模不大。
1.2民辦高等院校在管理方式上落后
①民辦高校的治理結構不健全。其主要集中在:民辦院校的管理者一般是民辦院校的集團所有者,他們不熟悉教育工作,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教育的公益性;民辦高等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年齡差異大;民辦院校的監督部門為其所屬企業的內部監督部門,有的民辦院校沒有監督機構;民辦院校的管理者具有獨裁權。②在制度規范中民辦院校過分參照公立院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而沒有結合民辦院校的性質制定更加適合其發展的規則制度。而且民辦院校的資產與所屬企業、集團的資產混為一體,不利于民辦院校的獨立發展。
1.3民辦高等教育存在重學“術”輕“學”
民辦高等院校作為顧客盈利性組織,其對于市場的依賴性比較強,其生存直接受市場的影響,因此民辦高等院校一般把提高學生的技能作為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首位,民辦高等院校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他們過分追求學生畢業就業率,盲目增加學生技能教育,而取消一些基礎理論課,最終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能掌握不扎實。
2民辦高等教育創新模式發展
2.1轉變民辦高等教育辦學理念
堅持特色辦學是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創新的主要措施,民辦高等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它的定位就是培養復合型和技術型應用人才,因此民辦高等教育要想獨立發展就必須敢于創新,打造自己的特色,提升競爭力。①以“厚德強技、理實交融”為民辦高等教育新理念。辦學特色源自辦學理念,民辦高等教育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辦學理念,它決定院校教育的教育風格、文化品位以及人才培養。因此民辦高等教育一定要突破依靠與借鑒公立學校的辦學理念束縛,根據民辦高等教育的特色,實現“厚德強技、理實交融”的民辦高等教育理念。②發揮自身優勢,打造特色專業。民辦高等教育要進行市場調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貼所占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充分發揮民辦高校自主靈活的優勢,使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養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同時民辦高等教育要積極創辦自己的品牌,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結合市場需求,打造自己的優勢專業,創造獨立自主的品牌,進而促進其它專業發展。③打造特色專業,注重實踐教學。民辦高等教育要突出“高職性”,按照技術應用、實踐應用、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以實際、實效、實踐、實用為原則設立課程和內容,切實加大實踐環節,加大對于實驗室的投入力度,做到具有處于國際或者國內領先的實驗室條件。同時還要注重與當地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水平,為以后的就業提供砝碼。
2.2調整民辦高校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水平
民辦高校在管理上比較混亂,尤其是在學校的管理機構上存在責任人不明確的現象等,因此高校要按照依法辦學,自主發展,自我約束,社會監督的原則,建立完善的高校法人制度,通過高校監督部門實現對高校管理工作的監督,進而提高民辦高校的管理水平。
2.3制定民辦高等教育市場戰略
①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由于民辦高等教育受到經費緊張的現狀,使得其發展不順利,因此要積極拓寬民辦高等教育經費來源單一的形式,通過政府部門的資助、社會及校友捐助、民辦高等校園發展非學歷教育、向有關單位提供有償教育資源或者利用專業優勢開設實體經濟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②全方位謀取合作辦學。民辦高等院校可以拓寬學校經營模式,積極與其它機構合作,實現共贏。首先,產學結合,校企合作。通過與企業合作可以解決民辦高等院校的經費緊張現狀。其次行政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共同建設民辦高等教育機構。最后中外合作共建。國際化理念是高等教育跨國界、跨文化、跨民族的多邊交流、合作與援助的過程,是大學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社會服務等功能逐步向更加廣闊的空間延伸的過程。③多層次開展辦學。民辦高等教育依托其教育資源拓寬教育范圍,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化,比如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企業提供訂單式人才;開展成人學歷教育,將民辦集團企業的員工進行成人教育,提高企業員工的學歷。
2.4加強民辦高等教育師資力量建設
加強民辦高等教育師資力量建設,首先,深入學習先進的教育觀念。民辦高校要緊密圍繞應用性、職業型的人才培養方向確定教育目標;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三表”生源,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及不足之處,注意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地實施教育教學;要改變傳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人才觀,牢固樹立“一個人發現、發展、發揮了長處就是人才”等新教育觀念。其次,培養雙師型教師。關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目前已經探索出了諸多行之有效的路徑,有院校與基地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校本培訓模式、自我生成模式等。民辦高校雙師型教師培育工作進展緩慢,主要來自于辦學定位不清、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隨著這些問題的澄清與解決,民辦高校自然會把培養雙師型教師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
2.5合理引導投資方向,鼓勵民間資金流向民辦高等教育事業
建議地方政府制定法律法規,賦予民間資金流向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合法性。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而教育事業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國家發展水平的高低,加上投資市場資金流向盲目性。因此,在民辦高等教育事業欠缺資金的嚴峻形勢下,相關部門應鼓勵民間合法資金投資于民辦高等教育事業,以振興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實現民辦高校的發展壯大,要緊抓時代脈搏,努力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級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創立自己的教學品牌,爭取政府的財政及政策支持,創辦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民辦高校。
作者:鄧斌 單位:四川汽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