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的特點
該課程本身的內容和涉及器件種類較多,有二極管、雙極型、三極管、單極型三極管(場效應管)、單結晶體管、晶閘管、集成電路;涉及電路形式多,有基本放大電路、多級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電源電路等;涉及分析方法多,有估算法、微變等效法、圖解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實驗法等;器件外部特性涉及內部結構多,有二極管和晶體管特性、頻率響應特性、非線性失真等;同時,也不斷有新的器件或新的功能更強大的集成電路出現。該課程既涉及有器件內部結構、微觀運行規則的內容、又涉及外部宏觀規律的內容,跳躍性大,需要很強的抽象理解力[2],因此,該課程本身抽象、難度大。很多學生對本門課程產生畏難情緒,不感興趣,影響學習效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更是得不到鍛煉。
二、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
(一)理論課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理論課上,一向以“教”為中心,教師以灌輸的方式將自己已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注重理論性、系統性、學科性、知識性,缺乏結合實際的案例式教學、綜合性教學,不注重培養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實驗課上,學生多是理論驗證,基本技能得不到鍛煉實驗課上,學生按實驗指導書操作,實驗驗證理論的多,自己動手制作的少,涉及基本技能的就更少。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是沒有辦法發揮出來。總之,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鍛煉,工程素質得不到提高。
三、面向工程教育的《模擬電子技術》教學改革
(一)思路
為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對《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程進行改革,主要思路是:
1.根據學院、專業及課程培養目標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新劃分,分為若干任務,課前下發任務書,課上小組進行對抗式學習,教師對關鍵知識進行講解。教學過程中,把時間還給學生,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增加實踐環節的比重,每個任務完成后,學生要上交制作的作品。把作品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內容。
(二)教學實施
1.下發任務書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首先,將教學內容進行劃分,設置成任務,每個任務的設置要難易適中,同時必須要有一定的意義。現將《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程劃分為充電電路的制作、直流調光臺燈的制作等六個項目。在任務書中,除了要包含每一個任務所涉及的知識點外,還要設計好每個問題所占的分數。在每次上課前,將教學任務書進行下發,讓學生提前進行學習,以便上課時學生進行討論。
2.理論教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劃分好學習小組,同時,已經根據下發的任務書完成了預習任務。在課堂上以小組“對抗”的形式進行,也就是說,對于一個知識點,抽簽決定,哪兩個小組進行對抗,對抗的兩個小組,一個小組得分時,另一個小組必須扣分,教師充當裁判的作用,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關鍵問題進行指導。對抗結束后教師對這個知識點進行梳理。指出關鍵點。真正的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3.實踐教學
在實踐課上,學生按照任務書的要求,親自動手來制作作品,也可以自己設計作品,設計作品所得的分數會更高。
4.考核方式
任何一門課程的實施都離不開考核,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力武器,本門課程,在考核方式制定時,除了要考慮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因素,總成績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出勤占10分,筆記、作業各占5分,課堂對抗占20分,電子產品制作占20分,期末筆試占40分。
四、結束語
《模擬電子技術》作為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向工程教育對這門課程進行改革,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使培養出的人才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得到較大的提高,從而滿足社會對工程人才的要求。
作者:劉微 黃躍娟 矯健 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