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規定性訓練
(一)數據能力訓練
選擇典型的服裝實物(緊身型、合體型、寬松型等各種造型或襯衫、裙子、褲子、大衣不同品種),測量服裝的規格尺寸和各個部位的松量進行總結歸納。看圖設定尺寸,通過講解人體部位與服裝的關系,幫助學生了解依據觀察圖中的人體,分析把握服裝的長度和圍度尺寸,利用大量圖片的閱讀進行訓練。 在教學中,通過測量一系列的成衣尺寸,逐漸建立數據意識,再通過分析圖片來強化和運用數據。這種訓練,一方面讓學生積累相關的數據經驗,為學生的平面制版進行了數據準備。另一方面,從技術的角度,讓學生將各種服裝造型落實到具體的數據上,將設計造型與版型切實地聯系在一起。
(二)坯布試樣和局部立裁訓練
將平面的面料轉化為立體的造型,這之間確實可能產生很大的誤差,設計師除了通過對人體結構的了解及多年的設計制版經驗來減少誤差外,還常常利用立體裁剪和坯布確認的方法,來修改和完善設計造型。
1.坯布試樣(平面轉立體)
坯布試樣是產品開發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將坯布試樣引入到版型設計課中,目的是培養必需的專業技能。同時,學生對自己打的平面版型,可以看到直觀的立體效果,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在平面制版上不易理解的問題。
2.立體裁剪(立體轉平面)
在一些特殊的部位和特殊造型中,如領型、袖型,或特殊的門襟、衣擺等,運用立體和平面裁剪相結合的手段,得到平面版型。在版型設計課中,立裁主要體現在教師利用立裁講解,以及學生運用立裁在人臺上修正或獲取領型、衣長等局部造型。
3.強化技能
以制版為核心的服裝技術工作具有嚴謹細致的工作特征,應強制性地讓學生記憶必要的數據,如原型制版公式、基本的人體數據(標準的和自己的),對學生的制版方式,順序進行強化性的訓練,從而達到制版的規范化和程序化要求,同時要求學生將所學內容整理成1∶4的小制圖,配上坯布完成的照片并裝訂成冊。在使他們加深理解的同時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這一系列的限制性教學手段,學生在制圖的規范性、制圖程序等方面都能達到一定的要求。
二、設計自由度訓練
版型設計課的核心應該是款式變化,但是學生的注意力常常放在公式和數據上,這使得他們往往在制版中忽略了制版的核心:人體和設計。因此我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講解更多的版型變化規律,使學生認識到設計與制版規律的一致性,體會從技術的角度思考設計。
(一)自由性設計發揮
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意識到,數據的背后是人體結構和造型。因此,我利用平面制版與立裁結合的方法,講解數據與人體的關系,引導學生當腦子里缺少數據時,應知道如何得到數據。在教學中,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和數據外,我極力避免給學生所謂的“定寸”,而是將服裝中的分割線結合具體款式,分為結構線和設計線。結構線之間的數據關系由人體、著裝功能、服裝品種來決定,數據常常帶有限制性,需要學生強化記憶;而以裝飾設計為主的造型,如裝飾線、領子大小、袖口肥瘦、衣服長短……作為設計的組成部分,我從來不給學生固定尺寸,而是充分發揮他們的設計潛能,訓練他們通過感受造型后自己給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總結。讓學生在立體造型中將設計美感與技術相結合。這樣的練習能讓學生體會對數據的主動把握和思考,因而對自己運用過的數據印象深刻。另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數字感受力,這對于將設計從平面轉化為立體造型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讓學生在掌握了制版的技術規律的同時,延伸更多的款式設計,為他們的創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尋找制版與設計的共同規律
對于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來說,對服裝造型美的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今天時裝的快速多變,要求設計師與制版師都要具備較強的時尚感。因此,面對變化繁多的服裝樣式,學生必須具備分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具備這兩種能力的前提條件是扎實的基本功和正確的思考方法。在教學中,我運用了舉一反三、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從基礎版型變化入手,結合流行時裝進行分析歸納,尋找版型上的規律。同時,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版型變化的規律是與造型設計變化規律相一致的,版型變化的方法也揭示出了設計是有章可循的,因此理解了版型變化規律也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設計規律,從而體會設計與版型、工藝是一體兩面。
三、課堂案例節選
以時裝領型中的結構變化與設計方法的分析為例。
(一)課程重點分析
領型的設計是圍繞著頸部結構展開的一系列的造型變化,它包括各種結構式的設計。大體上領型從結構上可以分為無領、立領、翻領、駁領、娃娃領。可以說我們看到的千變萬化的領型都源于這幾種結構。在版型設計課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幾種基本領型如立領、女士翻領、襯衫領、娃娃領的制版方法。因此本課的重點并不是多教幾種領型,而是在教授新領型的同時,尋找到流行領型與原有基礎領型的聯系,掌握變化的思路與方法,使學生學會對結構的自我分析,并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制版。
(二)課程內容分析
1.無領與蕩領
領型的設計是圍繞著頸部結構展開的一系列的造型變化,它包括各種結構式的設計。大體上領型從結構上可以分為無領、立領、翻領、駁領、娃娃領。可以說我們看到的千變萬化的領型都源于這幾種結構。在版型設計課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幾種基本領型如立領、女士翻領、男士襯衫領、娃娃領等。無領和蕩領是在女裝里經常出現的領部造型。兩個看起來截然不同的領型,當我們在平面版型處理時卻發現了聯系。無領的領口無論是什么線型,處理的目的都是使領口貼合在身體上,因此處理方法是在不同部位收省,縮短領口線來達到目的。蕩領則與無領正好相反,它追求的是運用領口的松量形成垂褶造型。制版是通過加長領口線來完成的。因此在教學中將這兩種領型一起講授,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掌握兩種領型的制圖方法。
2.立領及變化
立領的結構并不復雜,以往的領型以合體性的造型為主,在近幾年的流行設計中,出現了很多寬大的立領造型,這種寬大型的立領,最大的區別是立領遠離脖頸,這使得領口弧線與領子的起翹角度之間會與正常立領不同。通常這樣時裝化的領型,可以運用與立裁相結合的制版方法來完成,同時必須考慮面料的厚度與硬度。
3.娃娃領及變化
娃娃領是女裝及童裝中常常出現的領型,它的款式變化豐富.近幾年隨著服裝的年輕化風潮,娃娃領造型又開始大量流行。圖中幾款的結構及制版基本方法是一樣的,只是在領口弧線上進行了變化,并運用了褶皺的處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外觀效果。
(三)分析制版和設計的規律
1.合體與寬松的對比———通過尺寸和比例把握造型
在服裝的造型中,追求合體與寬松的不斷變化,是服裝造型設計的手段之一。在流行服裝設計中,款式變化常常在松與緊、瘦與肥、長與短之間搖擺。因此以上領型,無論是無領與蕩領,還是立領的各種變化,都是在合體與寬松中尋找變化。這既是設計思路,同時也是制版技巧。細微的尺寸差異會使領型的造型截然不同。
2.版型設計上的舉一反三
如果不知道娃娃領的制版方法,很難想象圖12里面的領型是由一種基本方法演變而來的。這恰恰揭示了版型與設計的一個基本規律,即在相同的整體設計思路下,運用不同的設計手段(色彩、面料、裝飾),衍生出各種設計形式。在成衣品牌服裝的系列設計中,常常采用這種舉一反三的設計手段。因此無論是設計還是制版,如果學生能夠認識掌握這一規律并熟練運用的話,在設計和制版上會快速地提高。
四、結論
在我們的基礎專業課與設計專業課之間,需要通過一至兩門課將學生已具有的知識進行連接與貫通,特別是從技術的角度來講設計,和如何從設計的角度解決技術問題。幫助他們在掌握基本技術能力的同時,學會將技能轉化為設計技巧,為設計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的設計技巧的掌握和熟練運用,將會給他們的設計生涯帶來深遠的影響和意義。而將創意與技術有機結合,將是未來服裝設計教育長期的課題。
作者:李寧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