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異同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于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即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本質、獨特的心理。換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對個體培養一種特定的社會意識的共性。這種共性表現為共同的價值觀,全社會成員有共同的目標追求。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側重于對社會成員個體的個性塑造,培養一個人能夠順利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的一種健全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第二,兩者的核心指向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問題。價值觀與人生觀從對象性的角度講就是個體對外,對現實世界的價值取向觀念的總和,這就包括工具價值與道德價值,是個體對外部世界的態度和他者對個體態度批判后個體內心的反省。由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處的地位和境遇不同,因而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的不同決定著人有著不同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并對人們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有著重大的影響,正確的價值取向無疑需要后天的教育,更需要自覺的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個性成長問題。研究的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不了解學生成長的規律,不懂得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就很難正確地引導學生解決心理的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學生學業受挫,與同學、家長、老師發生嚴重的摩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是一種情感上的關懷,目的是為了協助學生自我了解和自我實現。第三,兩者教育實現的目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性很強,而心理健康教育則體現為個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提高個人對國家與社會的歸屬感與自豪感,通過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使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號召青年學生樹立共同的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拼搏,為能夠成為祖國合格建設者而自豪。心理健康教育在于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夠不斷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珍愛自己的生命,珍視現實生活。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挫折和失敗,學會冷靜地分析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挫折的教訓,能夠把每一次失敗當作下一次成功的階梯,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天。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更好地了解社會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及其成長過程,就如同一面鏡子,它使得學生變得明智、自信而富有反省精神。我們既要看清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還要看到兩者之間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基本的目標任務上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服從于學校培養人才的總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發展服務。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上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養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優秀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具有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二者協同作用,相得益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是融合在一起的,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學生心理不健康,往往導致道德行為失范。因此,學校教育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才能有效解決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二、新時期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直接實施者,應當首先明確工作的性質和目標。思想政治教育是黨賦予每個高校輔導員的一項政治性強、立場明確的政治教育工作。為的是培養有共產主義信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為了培養有健全人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作為一名輔導員,應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工作的中心,兼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要做到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每一個學生。講究事前的宣傳和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事,也就是每一個心理健康問題或是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注重的是及時發現問題和正確處理問題。高校輔導員面對的往往是數百名學生,除了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思想狀況,還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生活狀況等等。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如何迅速發現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實在是一件比較棘手的工作。這就必須依靠寬暢的發現渠道,建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通過科學的心理測評來獲得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手資料。同時,還需建立起班級、學院、學校以及社會的四級心理危機預防體系,建構寬暢的心理危機學生發現渠道來發現問題。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主動去發現心理危機學生,其動力主要來源于對學生的關心。
心理問題導致的巨大負面作用,使得每個輔導員不得不為自己學生的健康成長著想。然而,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危機學生的產生絕大多數是其自身、家庭、社會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輔導員工作沒有到位,則會影響輔導員發現心理危機學生的及時性,從而給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埋下隱患。總之,有了行之有效的發現機制,能夠及早發現心理危機學生,才能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干預,各項預防干預措施才會有的放矢。高校輔導員在處理心理健康問題各階段時也應該注意自己定位和方法。在心理問題發現階段,必須全面了解和評價學生有關遭遇和誘因事件,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存在的時間。當發現問題學生時輔導員及時主動地接近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利用雙方已建立的良好關系,鼓勵其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感受,了解心理問題所在,進行初步評估。與此同時,盡快向心理咨詢部門提供詳實準確的信息。在確保安全階段,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在情緒、認知、行為和軀體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極有可能發生傷人或自傷的行為。在此過程中,要把保證學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盡可能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同時,聯系學生法定監護人將其送至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很多內在的聯系,但是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若能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將有助于大學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長,在教育上也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從全局出發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體系和高職院校督導的評估范疇。同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和體系,在經費、人員、培訓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將心理健康教育原則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質上都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均屬于學生健康成長中的素質教育。學生的心理問題往往和思想品德問題交織在一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促進一個人健康心理的形成而它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對社會人生的正確認識。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產生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又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礎,個體心理發展的方向要受到主體思想的支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之間在內容和方法上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在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及途徑上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德育工作可以從心理健康教育輔助作用。中國同時將繼續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并加深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幫助其進一步發展。
3.關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職能的改革方案。改變當前發達國家控制國際基金組織的局面,根本上還是改變加權投票制,但發達國家不會放棄其幾十年取得的優勢,因此,雙方之間的博弈還是漫長的。另外,較為可行的是設立一個專門的監督機構行使監督職責,這一機構必須是中立的,不受到任何大國的影響。在監督上,可擴大監督的范圍,為防止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的情況出現,應加強對國際流動資本、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內部監督上,擴展監督的層面。
4.關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對危機職能的改革方案。首先IMF應提高危機預防能力,中國應積極參與到IMF的立法工作中去,并支持擴大監督的范圍,監督更多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提前察覺隱患,讓危機在發生前消除。其次應提高危機救援能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來源應做到多樣化,緩解組織的資金壓力,在面對危機時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應對。本文通過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的背景入手,重點分析了IMF改革的內容以及中國對IMF改革的倡議方案。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已過去60多年,中國也從當時的戰亂國家成為了如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在IMF的話語權并沒有同中國的經濟地位一樣得到提升,相反,如今IMF還有很多的改革步伐要走,美國依然會施加重重阻力以保護其利益,在未來的改革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其中的博弈仍然會很激烈,中國應抓住每一次改革的機會,改變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中的不利地位,樹立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中國的崛起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
作者:李娟 單位:中山市職業技術學院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