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社會實踐論文
1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情況分析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理論學習經歷了實踐的檢驗才更有說服力,實踐也是推動理論創新的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擺脫假大空的印象,真正實現教育功能、走向實踐是一個既富有挑戰而又令人向往的教育方式。但在目前看來,高職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得并不充分,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彌補。
首先,對實踐教學的內涵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有的教師認為課堂上和校內開展的非理論講授的教育都屬于實踐教學,有的教師認為只有把學生領出去才算真正的實踐。分歧的存在導致了活動開展受阻,或者不被認可,在學校教育計劃中也未能納入正軌。
其次,師資力量有限,教學任務繁重。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教師數量較少,公共課教師數量更少,一般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師都是“通才”,即政治理論課的幾門課程都要能講授,不像本科院校可以分不同的課程組,專門講授一門課程。這既影響了教師在專業領域的深度挖掘,也造成了教師在幾門課程之間疲于應對、身心疲憊的現象,尤其是還要合辦上課,面對眾多的學生和復雜的課堂情況。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之外來自科研、評職和家庭等方面的壓力,教師很難再有精力進行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即使是有,也是零星開展、任務性的開展。
最后,學校在開展實踐活動方面的經費有限。政治理論課面對的是全院的學生,有時是兩個年級的學生,如果要保證每個學生都參加,那么在資金方面就是個無法逾越的障礙,因此,現有的實踐活動也是小規模的、象征性的開展。
2高職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
在上述情況下,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無疑能克服很多難題,如人力不足、資金不足、覆蓋面不足等等。這也應該是當前許多高校普遍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原因之一。通過事先制定好活動計劃,選擇相應的主題,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報告形式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準備,理論上似乎活動可以開展了,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近幾年來,通過對本人所在院校和其他兄弟院校的了解,發現這種實踐活動幾乎流于形式。
問題一:社會實踐缺乏指導。教師雖然事先進行了周密的計劃,但由于缺乏后期與學生的溝通和跟蹤指導,一些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著手,也不明確從哪些方面開始調查,缺乏與調查對象進行溝通的能力,結果知難而退;也有一些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碰到困難,結果隨便應付,然后尋求其他途徑完成暑期實踐任務。
問題二:缺乏監督制約。計劃下發后,即進入暑假,學生基本離開學校,教師無法監督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對于沒有真正進行實踐的學生也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唯一可以影響他們的就是通過對調查報告的分析,辨別真偽,給予適當處理,但已經無法實現社會實踐的預期教育目標。
問題三:缺乏必要的資金。學生去開展調查,也要花費一定的費用。高職大學生來自農村的較多,家里經濟狀況參差不齊,額外的經濟支出會對學生造成經濟負擔,也導致了一些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望而卻步。
3幾點建議
一是把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相結合,利用已經建立起來的教學基地開展活動,讓專業教師與政治理論課教師共同參與進來為學生提供指導。在暑期社會實踐開展前制定周密計劃,在開展過程中與相關部門進行及時溝通,并及時給學生提供指導,確保實踐活動的有效順利完成。
二是加強對實踐活動成果的宣傳和獎勵,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通過對優秀實踐作品的宣傳,在學生中形成示范效應;對一些高質量的調查分析,可以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提供反饋,對學生進行獎勵。
三是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尋求社會支持。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撐。在學校尚不能完全滿足這一需求的情況下,教師或相關主管部門可以通過與政府、企事業單位進行溝通,尋求支持,為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減輕壓力,創造更好的平臺和機會,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對教育的促進作用。
總之,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正在日益增強,為地方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做的貢獻有目共睹。高職院校只有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才能更好地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就需要不斷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素質培養與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相結合,把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當學校真正尊重了人才成長和培養的規律,當前在高職大學生培養教育方面存在的種種困境和問題才能夠一一得以化解。
作者:周家興 單位: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