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數學教育論文
一、教學手法的創新
1.改革課堂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保持課堂的活潑、生動,激發學生的熱烈討論、積極發言,那么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已經成功了一半。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是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效率的關鍵,也是教師對數學教學的課堂進行創新的目標。要改革數學課堂氛圍,教師需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擺在首要位置,為學生的學習利益考慮,給予學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教師在講完相關的知識后,將準備好的與課內知識有關的課外或生活中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討論的組合可以是學生就近自由組合,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分組。在討論期間,允許不同組的學生自由走動,交換觀點,而不必強求紀律,束縛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此外,在問題的設置上,教師要多設計新鮮的、有趣的問題,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和討論熱情。防止問題過于抽象或理論化,使學生疲于理解,無法展開討論。因此,無論是學習氛圍的營造、課堂紀律的放寬還是問題的設計,教師都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是改革課堂模式的前提。
2.改變教師角色,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課堂上的主要關系,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教師的課堂上,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往往更強。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師生關系的和諧與否,對他們的學習心態影響極大。因此,教師要注重改善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防止學生因害怕數學教師,轉而害怕數學課,影響到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變為參與者,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進行提問,在學生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給出耐心的解答,保證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的講解使學生覺得自己得到重視,從而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此外,學生在無法回答教師的提問,或回答錯誤時,教師也要避免一味地懲罰,而是要對學生細心引導,使他們自己發現錯誤并改正,這樣會使學生對錯誤理解更加深刻,避免再犯。而課下,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關心,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將教師當作朋友,有利于拉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的喜歡轉移到數學課上,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3.組織多種教學活動,豐富教學手段
小學生的個性,使得純理論式的數學教學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需要更多直觀的、易于理解的教學活動的支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難題提出來,并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解決方法,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尋找更為合適的答案。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創新和學習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數學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發現和解決數學難題,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幾何知識直觀展示,以增強學生對幾何結構的理解和運用。這些都有利于創新數學教學,豐富教學手段。
二、結語
總之,創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內容和手法,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對數學教學意義重大。需要教師采取有效措施,更需要學校和學生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更加卓有成效。
作者:李長春 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羅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