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范生課堂觀察有效性研究
課堂觀察作為教研方法雖然有著重要意義,對教師專業成長有著指導作用,但尚未理論化和被教師廣泛采用,更未被列入師范生技能培訓項目。以英語教育專業為例,課程設置中安排有教育見習,要求學生到小學聽課,但由于學生未接受過系統的課堂觀察指導,聽課學習的效果難以保證。為深入了解師范生課堂觀察的有效性,做好教學改革準備,本研究以問卷的形式,從課堂觀察的作用和不足等四個方面對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英語教育專業學生進行調查。
(一)問卷設置
問卷根據LICC課堂范式,從觀察的內容與過程設計等方面分成四個部分,以單項選擇題為主。其中“課堂觀察準備”部分共9題,主要了解師范生對于被觀察課堂的了解程度、觀察目的以及準備工作等信息;“課堂觀察過程”部分共9題,主要了解師范生如何進行課堂觀察,如授課記錄、授課環境、學生對教學的反應等;“課堂觀察后續”部分共5題,主要了解見習生在課堂觀察之后的工作,包括評課討論或總結等;“課堂觀察反思”部分共10題(其中2題為半開放多選題,分別有7個選項;1題為開放題),主要了解師范生對課堂觀察的態度以及需求度。本調查共分發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50份。
(二)調查對象
本研究以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2010級的師范生為調查對象。該院以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為核心,目前英語師范生約有3000人。該院英語教育專業2010級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已學習“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課程”,并于2012年10月在小學開展了為期兩天以聽課為主的教育見習活動。他們對小學英語課堂及小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對英語新課程標準及教學理念有了初步的認識,符合調查的要求。
(三)研究分析
調查問卷采用百分比統計數據方式來分析結果,從課堂觀察的四個方面分析,具體如下:
1.課堂觀察準備
數據表明,超過一半的師范生認為課堂觀察的目的是學習教學方式,其次是為了學習課堂管理;而選擇觀察對象的原因主要是隨機安排和組織聽課,各占45%左右。師范生的聽課目的比較單一,以觀察授課教師為主;課堂選擇方面也比較被動,隨機性比較大。對于被觀察對象和內容方面,師范生選擇“基本了解”的均占85%以上,可見在課前師范生能有意識地了解被觀察的學校、學生、教師、教材和授課內容等方面;但選擇“非常了解”的不到10%。此外,半數以上師范生認為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課堂觀察指導或培訓,這正好能說明他們無法透徹了解被觀察對象的原因。
2.課堂觀察過程
課堂觀察作為一門科學發展出了觀察量表等工具,然而根據調查,師范生選擇的觀察工具只有記錄本,量表或錄音筆等工具的選項為0。沒有更為科學的手段記錄,這意味著師范生缺少可信度較高的課后研討資料。觀察的方式則顯示出師范生缺少合作觀察的意識,所有受訪者不約而同都表示他們觀察的過程都是個人進行,并沒有分工合作,更沒有事先安排觀察的目標或內容。師范生觀察的關注點大部分集中在授課教師上。超過一半的師范生表示他們最為關注的內容是教師活動、教師教態、教師使用的教具以及學生對教學的反應;次重點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教師授課步驟的時間安排、教師的活動范圍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注意視線。由此可見師范生基本了解課堂觀察內容,具備觀察能力,但由于觀察工具的不足,因此觀察還不夠完整。
3.課堂觀察后續
這一部分調查是了解師范生課堂觀察后是否有進一步的研究,提升課堂觀察的作用。半數以上師范生表示他們課后會做總結,但如果沒有教師組織則不會進行討論。而指導教師或任課教師在課后“總是”能組織評課的僅為5%。雖然分別有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總是”能發現授課的優點和缺點,選擇“有時”能發現的也有20%左右,但仍這說明師范生課堂觀察的后續跟進不足。指導教師與任課老師應以科學的態度來看待師范生的課堂觀察活動,組織評課討論活動,總結得失,給予系統的指導。
4.課堂觀察反思
在調查中師范生一致認同課堂觀察有利于教學技能的提高,43%的同學希望每學期能組織聽7-12節課,并能有教師進行觀察方面的指導和組織評課。關于課堂觀察的具體收獲是多選題,我們根據選擇人數由多到少排序如下:體驗教學經歷,發展實踐性知識,增進專業反省意識,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營造學校的合作文化,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在“其他”一欄有同學提及課堂觀察能提供模仿教學方式的平臺,能讓自己更加堅定未來的職業方向,也可以增加師范生的教學經驗。調查說明師范生在課堂觀察中比較重視自身教學經驗以及知識的提升,而對教育事業的其他內容則收獲不大。總體而言,課堂觀察對英語師范生提高專業素質是有效的。對于“觀察效果不足可能的原因”同樣是多選題,排序為:課前準備不充足,缺少總結經驗,教師指導不足,所學知識無法有效應用,與同學合作不夠,對觀察的重視不足。這說明師范生對于課堂觀察是重視的,但仍需要指導和掌握觀察的方法。
二、師范生課堂觀察的建議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師范生具備一定的課堂觀察能力,課堂觀察對師范生的專業提升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師范生的課堂觀察活動雖然有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1)參與課堂觀察活動不足,師范生沒有足夠的教學觀摩和實踐機會;(2)缺乏與被觀察教師的交流、對話,觀察前的準備工作不足;(3)不了解課堂觀察的重要性或方法,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課堂觀察,無法采取有效的手段獲取課堂教學資料;(4)課堂觀察群體數量大,指導教師無法做到適時指導與講解;(5)師范生之間缺乏合作和討論,難免以偏概全;(6)觀察的記錄工具有限,除了用眼看、用耳聽、用筆記之外,還需要設計更多適合的、精確的、科學的記錄表格及量表;(7)觀察后缺少及時反思、總結觀察經驗,導致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無法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要發揮課堂觀察的作用,奠定師范生的教學基礎,提升專業技能和素養,就必須妥善解決上述問題。
首先,課堂觀察應作為師范生技能列入課程,師范院校和教師應重視課堂觀察的作用,在進入課堂前給予師范生足夠的培訓或指導,使其有明確的觀察目的,了解觀察的內容,掌握觀察方法。其次,教師應提醒師范生注意課堂觀察的方法,讓量表和其他工具走入課堂,同時發揮團體合作精神,恰當分配觀察的工作,使觀察完整而有科學性,為評價和討論留下依據。再次,“課后會議旨在使觀察者與被觀察者進行有效的專業探討,通過多視角、多方位尋找有效教學的策略,實現課堂觀察的目的”。應重視觀察后的評價與反思,增加評課討論活動。最后,有條件的師范院校不妨增加實踐機會,讓師范生更多地走入課堂,增加觀察和學習的機會。
三、結語
課堂觀察是提高教學的重要途徑,對師范生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大部分師范生對此一知半解,忽略其重要性,缺少方法和方向,難以充分發揮課堂觀察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討論師范生課堂觀察的各個方面,發現存在的問題,這有利于師范課程改革和引導師范生開展課堂觀察活動,從而促進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促進學校的合作文化發展。
作者:蔡綠妍 單位: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