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院職業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隱性素質的培養
醫院都比較重視新護士的顯性素質培訓,往往忽視護士隱性素質的培訓,對工作中必備的責任意識、協作能力及奉獻精神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導和培訓,使得新護士對職業培養的理解產生偏頗。
2.缺乏明確的職業素養培養計劃
醫院沒有明確的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這就失去或者弱化了新護士培訓的特色和生命力,新護士也就無法獲得勝任崗位所需要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素質。
3.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
無法準確地反映新護士職業素養情況。因此,不少新護士在顯性職業素養方面能表現出很高的水平,但在隱性職業素養方面沒有得到過有效的培訓與考核,這就使醫院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實際要求有較大的差距。
4.未能全面考慮新護士年齡及身心特點
新護士年齡小,世界觀、人生觀都沒有形成,職業意識淡薄模糊、職業敏感度低。而醫院在對這些新護士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新護士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指導方法大多沿用培訓高年資護士的做法,應用性較差。
5.高年資帶教老師的職業素養培養能力有待提高
醫院大部分帶教護師都是從普通護士轉變到帶教護師的,未經過專門的培訓,帶教護師水平與能力有限,對新護士的職業素質培養質量也差強人意。
二、新護士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加強隱性素質培養
新護士年齡較小,好的行為習慣還沒養成,因此,要讓新護士明確學習目標、目的,完善對自我的再認識,把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與護理職業成敗聯系起來。新護士素質的“水上部分”,即顯性素質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比較重視的方面,它們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改變和發展,培訓起來也比較容易見成效,能夠立竿見影地凸現出來,但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新護士綜合素質問題;新護士素質的“水下部分”是隱性的,如果不加以激發,它只能潛意識地起作用。這方面處于冰山的最下層,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經常被忽視的,也經常被新護士所忽視。因此也就很難從根本上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如果新護士的隱性素質能夠得到足夠的培訓,那么對新護士的提升將是非常巨大的,同時對醫院的影響也將更加深遠。全方位職業化素質培訓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將新護士頭腦中潛藏的意識和態度挖掘出來,將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結合起來,更大程度地發揮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視新護士隱性素質的培訓,才能夠更大地提高新護士的顯性素質培訓的效果。護士的培養是一個前后銜接、有始有終的系統工程,啟蒙于醫學院校,貫穿于職業生涯全過程。是否具備職業化的意識、道德、態度和職業化的技能、知識與行為,直接決定了醫院和護士自身發展的潛力和成功的可能。醫院要提供更多接觸社會和臨床一線的機會,提倡新護士旁聽醫患糾紛的法庭審理等形式,增加社會實踐和閱歷,從而提高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
2.規劃職業生涯完善新護士職業素養培訓計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雇員根據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對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特定的行動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作為新護士,在面對所從事的護理工作時,是把它視為謀生的職業,還是終生發展的事業,這對其在職業生涯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職業生涯的規劃,能夠給護士指明一個有成就感的職業生涯途徑,增強其對臨床工作壓力情景的適應,促進人格的成熟和平穩,增強自身潛能的發揮。建立一套新護士規范化培訓計劃,是護理管理的任務之一。本院制定了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標準,通過5年多的實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計劃中詳細列出輪崗期須了解、掌握的人文知識。列出自學部分集中培訓內容、授課時間、考核方式。
3.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培養新護士正確的職業意識
對新護士進行“救死扶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等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組織學習《護士條例》、《侵權責任法》及醫院規章制度等法律法規,使新護士樹立“遵紀守法、廉潔自律”的法律意識;良好的護患溝通是好護士的必備條件,定期培訓溝通技巧,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培訓全過程,通過高年資護師的言傳身教、角色體驗、案例分析等對新護士進行潛移默化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起“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學會在醫療實踐中做到“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注重職業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導新護士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和領悟,促進他們將獻身醫學、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和職業責任。
4.建立新護士的職業素質評估體系
職業素質評估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導新護士確立成長成才的目標。針對新護士的特點,評價因子應包括專業知識、臨床技能、人文素質、醫德修養等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設二級指標,其中專業知識指標包括業務成績、自學能力、科研能力等二級指標;臨床技能指標包括書寫病歷的能力、護理技能、臨床思維能力等二級指標;人文素質包括人文知識水平、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同情心等二級指標;醫德修養包括職業價值觀、紀律法規意識、責任感、誠信意識等二級指標。根據醫療衛生事業對護士的要求,確定各項評價因子的系數和權重。評價方法應遵循主觀和客觀、定性與定量、結果和過程相統一的原則,以保證評估體系的合理性、客觀性和可行性。
5.圍繞人文素質舉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開展禮儀展示,每月公告欄公布好人好事、星級護士名單和照片等,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推廣全員營銷服務理念,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氛圍感染,使護士心領神會,培養新護士的職業素養;本院還開展新護士崗前培訓,安排每一位新護士都到導診輪崗3個月,進行護士職業素養培訓、考核、鑒定合格才能到臨床科室,進行禮儀培訓,接受服務規范方面的系統訓練;護士定期到客服輪訓,在服務最前沿切身感受患者的真實需求,將優質服務形成習慣并帶到此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另外,創設良好的醫院文化氛圍,通過優美的環境,培養新護士美好的情感,逐步使新護士人文素質豐厚起來,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新護士的綜合素養。通過加強新護士管理、規范新護士日常行為,逐步在工作生活的磨練中提高個人修養和道德水平。
6.發揮好高年資護師的引領作用
高年資護師的素質對新護士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她們的言行對新護士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這就要求高年資護師要有更高的素質修養,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形式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這也是提高新護士職業素養的重要保障。目前本院的方法是,確定臨床導師,實行目標管理。臨床導師選拔護師以上職稱,富有臨床經驗的護理骨干,并具有良好的護士素質和高超的護理技能,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教學能力及管理能力。選拔的導師對新護士進行培訓,實行一對一帶教。護理部制訂有效的獎懲措施,把帶教老師成績記入業務檔案,作為考核定級,晉升職稱,評先評優等的重要依據,從而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上崗前培訓計劃按要求按時完成。
三、總結
新護士是醫院的未來,應從多方面提高新護士的職業素養,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品學兼優、獻身醫療事業,適應新型醫療模式要求,符合患者需要的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從而保持醫院的持久競爭力,醫院也就邁出了獲得成功的第一步。
作者:唐寧娟 李麗琴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醫院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