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勞動力外流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1、農村勞動力外流對農村經濟的積極影響
(1)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同時也形成了農村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這種分散式的農業產業模式弊端開始顯現,而大量的農民工外出打工后,農村大量的土地開始流轉,農業生產由分散化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農村的種田能手可以將閑置的大量土地租借過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管理,大大提高了農村土地的生產效率。
(2)促進了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勞動力主要是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從不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轉移。農民進城后身份發生了轉變,由農民變化為產業工人,為了適應工作崗位需要,農民工需要進行培訓,學習工作需要的技能,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而且在大城市中,潛移默化中他們的眼界不斷開闊,了解到的東西越來越多,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和資源。這些農民工日后返鄉后,不僅將打工所得收入帶回家,還有先進的理念以及有價值的咨詢和信息,一些佼佼者還在農村進行創業,帶動大量的農民一起致富,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
2、農村勞動力外流對農村經濟的消極影響
(1)降低了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率農村勞動力外出后,部分土地實現了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生產效率提高了,但同時也有大量的土地被擱荒。農村外出的勞動力大多是有知識、有文化、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又以男性為主,留在農村的大多是婦女、小孩和老人以及一些身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者,這部分人群缺乏勞動能力和種田積極性,大多采用傳統的粗放式種植方式,土地生產效率低下,農田單產難以提高,很多中低良田改造工程被擱置,有的地方因為勞動力大量外流,耕地拋荒面積己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對農業生產帶來釜底抽薪的影響。
(2)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困難當前,由于農業生產技術含量不高,使得現代化科技不適用于農戶的小規模經營。隨著外出農民的日益增多,留守農民大多是老人和婦女,思想保守,為政府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帶來了難題,一些農村即使完全免費,農民也不愿意應用新的農業技術,一些農民表示自己年紀大了,收入靠孩子們外出打工,自己種點地夠口糧就可以了,沒有積極性去參與技術推廣,抱有這種心態的農民不在少數,導致現代農業無法進行很好的推廣。
(3)農村第三產業萎縮盡管農民外出打工收入增加,會增加生活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很多農村,第三產業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農村個體工商業的萎縮。過去,在農村經營小商店、理發店以及修理部的農民被認為是農村經濟的帶頭人,對于解決農民生活生產需要,帶到農村經濟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大量農民外出打工,一些本來打算在農村從事個體經營的農民也開始去大城市發展,而且隨著大量人口的外流,農村個體工商業的需求市場也開始萎縮,直接導致了大量個體工商戶的倒閉,很多農村甚至一個理發店和電器維修店都沒有。
二、結語
總之,從世界范圍看,農村勞動力由農村向城市流動是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的必然過程。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流給中國農村社會帶來巨大影響,這種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有正面的效應,也有消極的作用。作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積極為農村勞動力外流創造條件,發揮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研究對策,促進農村非農經濟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
作者:廖少蘭 單位: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浮云街道農業公共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