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家庭教育論文
一、家庭中,情商教育的誤區
不能正確評估孩子的情商水平
有一部分家長意識到了情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卻往往不能充分估計孩子的情商。比如,孩子有時會對家長說出這樣的話:“爸爸少喝點兒酒吧,對身體不好。”“媽媽穿亮色的衣服好看,穿素色的不好看。”家長聽后往往會不耐煩地說:“大人說話,小孩少插嘴“”小屁孩懂什么”。孩子的感受能力,包括一些反叛思想,正是高情商的表現,家長不應該輕視和扼殺。綜上所述,家長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中切莫走入誤區,而是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采取適合孩子的方法,正確引導孩子的情商不斷發展。
二、如何在生活中提高孩子的情商?
1.讓孩子認清發脾氣的壞處要通過耐心講道理讓孩子懂得,為了一點兒小事就大發脾氣,不僅容易傷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心,而且是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同時也會破壞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好形象,讓別人不敢接近自己。
2.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心里反復默念“不要發火”“沒什么大不了的”等帶有自我暗示性的語句,也可以給孩子說個笑話,或者干脆讓孩子到外面去玩兒,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氣頭”盡快過去。
3.委婉地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
家長要善于問清孩子發生的事情及原因,引導和鼓勵孩子自己說出內心的感受。這需要一些問話的技巧,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把握。如對一個敏感的孩子,家長要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情緒,用語言表示理解或表示愿意幫他化解孩子的壞心情,然后再去找尋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而不能直截了當地詢問甚至逼問。
4.通過參加活動“磨性子”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參加學?;蛐M獾臅嬇d趣小組,在書畫練習中陶冶情操;讓孩子幫助家長剝毛豆、掰菜花,通過干一些比較耗時的家務培養孩子的耐力和毅力;節假日,陪孩子繡十字繡、拼拼圖、制作模型,讓孩子在持續的動手活動中鍛煉耐性。
5.讓孩子熟悉和體驗某些負面情緒
清明祭掃時帶上孩子,讓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去體驗悲傷。參加悼念活動時,孩子會被現場氣氛深深震撼,孩子能夠看到親人的悲傷,同時又能看到親人之間怎樣相互安慰著從悲傷中走出來。經過這番體驗,孩子會逐漸明白風風雨雨、悲歡離合是人生組成部分。孩子長大后不僅情感豐富,而且知道如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6.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
鼓勵孩子參加野營、登山、遠足等戶外活動,讓孩子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大膽地去發現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讓孩子學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讓孩子學習自我激勵,擁有面對壓力和失敗的勇氣,擁有戰勝自我、克服困難的決心和自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80后”獨生子女成為家長,他們在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時,往往習慣采用書上或網上的理論,但很多西方心理專家所闡述的提高孩子情商的辦法,往往不符合中國國情,或不易于實際操作。其實,“80后”家長不妨向老一輩人請教,老一輩人都撫育過多個子女,經驗豐富,而且對待孩子的態度比較達觀,有很多寶貴經驗值得年輕的家長們學習和借鑒。
作者: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