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畜牧獸醫論文
一、巴州養殖業和畜牧獸醫體系概況
據統計,2011年,全州的肉類產量達到了15.8萬噸,奶類產量達到了11.2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了20.6億元,人均占有肉、奶96kg和82kg。全州養殖專業鄉38個、專業村115個、小區140個、家庭牧場123個、養殖專業大戶1.8萬戶。已建成較為完善的畜牧技術服務體系,有州動物衛生監督所1個,州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1個,州畜牧工作站1個,州草原工作站1個,州奶業發展辦公室1個,縣(市)畜牧、獸醫、草原工作站23個,縣(市)草原監督管理所9個,鄉(鎮)畜牧獸醫站85個,群眾性的畜牧技術服務組織90多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089名,完成9個縣市動物防疫冷鏈體系建設,累計建設配種站點123個。但是,一些鄉(鎮)畜牧獸醫站尤其村級防疫員人心渙散,基層機構設置散,基礎設施差;工資待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強化畜牧獸醫體系建設的措施
1.建立健全畜牧獸醫工作機構
目前,巴州各縣都建立健全了畜牧獸醫工作機構,鄉鎮畜牧獸醫站是薄弱環節,但是沒有真正發揮有效的職責和功能。因此,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建立起“機構健全、職責明確、保障有力、素質優良”的基層動物防疫和畜牧技術推廣體系,擔負動物衛生檢疫監督、疫病防治、品種改良等科技服務推廣公共職能,為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保證基層畜牧獸醫工作機構正常開展工作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然而,巴州鄉鎮基層工作環境差,辦公條件比較惡劣,特別是科技推廣技術手段落后,一些正常的疫病防治設備相對缺乏。要加強動物防疫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每年編制全州畜牧獸醫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增加資金投入,采取項目拉動,組織實施好、管理好資金項目,重點向鄉鎮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傾斜,充實、完善基層畜牧獸醫工作機構的設備、條件,改善辦公條件和檢疫防疫設施,建設獸醫實驗室,提高診斷、檢測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3.真正落實公共財政經費保障制度
畜牧獸醫體系建設滯后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工作經費、人員工資和福利待遇投入少,造成基礎設施陳舊,人員隊伍不穩定,一切正常的工作無法開展。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從政策、行政、經濟和法律等層面加強畜牧獸醫體系建設,真正落實公共財政經費保障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動物防疫法》、國發〔2005〕15號文件和農業部要求,把基層獸醫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統一管理。對獸醫行政執法機構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畜禽疫病防治和技術推廣工作經費由各級財政納入預算、及時撥付。按照建立穩定的鄉鎮畜牧獸醫站公共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切實將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經費,以及人員工資、社會保險等全額列入財政預算,并確保及時撥付、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4.重點完善鄉鎮畜牧獸醫管理體制
對于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我國的《畜牧法》、《動物防疫法》、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農業部有關規定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巴州建立健全了各級畜牧獸醫管理體制。但是,目前,個別鄉鎮畜牧獸醫站環境艱苦,條件差,開展工作很艱難。因此,今后重點工作是加強鄉鎮基層畜牧獸醫管理體制,鄉鎮畜牧獸醫作為縣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在鄉鎮或區域派出的機構,既要履行好縣級畜牧獸醫部門作為鄉鎮派出機構的職責,又要主動接受鄉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協調和指導。
三、總結
要夯實巴州養殖業發展基礎,必須加快畜牧獸醫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探索管理模式,創新機制,建立高效、協調和科學的畜牧獸醫體系,為養殖業提供有力的支撐。
作者:魏躍峰 魏汶含 單位:新疆和靜縣哈爾莫敦鎮畜牧獸醫站 新疆巴州烏拉斯臺農場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