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英語教學論文
一、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觀念是行動的向導,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過于重視現成知識的傳授,以教師的主觀意愿為出發點來設計教學活動,忽視學生自身的學情與學習需求,將學生視為被加工的對象,機械接受知識的載體,學生所學到的只是語言的皮毛。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出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積極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不斷的實踐與運用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在以往學習新課時,往往以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機械訓練與模仿為主,并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讓權、放手,讓學生展開積極的對話,讓學生進行全班齊讀、同桌對話、分角色讀等,讓學生擁有更多讀說的機會。如在學習“Therebe”句型時,我在簡單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分組練習,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就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等方面來展開對話,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積極地進行對話。在學生進行對話的同時,讓其他學生認真傾聽,不僅要聽清聽懂對話的內容,還要學會發現錯誤,指出對話中語法、語調、讀音等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加強了語言的運用,讓學生在運用中學習,同時對于全體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英語交流機會,有利于全體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開展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探究性學習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能動性與創造性,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這是現代教學形勢下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毫無懸念的直鋪式教學,要通過設計具有探索性與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誘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動機,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探究性活動中來,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來發現新的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規律,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在英語教學中開展好探究性學習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問題本身的價值性。問題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問題本身的價值性是探究性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們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英語學科的特點、學習語言的規律,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學情,使學生經過思考與探究能夠完成。
第二,學生探究的主體性。我們要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與對話,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與集體的優勢,來完成探究活動。
第三,教師指導的必要性。放權并不是放任,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我們要在學生遇到困難無法前行時給予必要的啟發與指導,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給予學生前進的動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探究活動。
第四,評價的激勵性。兒童教育學家說過:“孩子都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歡被稱贊、嘉許和鼓勵,而禁止、懲罰、抑阻等卻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教師的評價要以正面肯定與表揚為主,以表揚來鼓舞與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被認可,享受到探究性學習所帶來的樂趣,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探究。
三、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傳統教學手段發起了挑戰,它以其獨有的教學優勢贏得了廣大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認可,已成為現代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更是具有獨特的優勢,除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結構,增大教學容量外,還可以為學生營造全英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身在教室就可以接觸到更多標準、地道的英語發音,通過模擬生活場景與交際情景,讓學生將英語的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使得語言的學習更為生動活潑,更加符合語言學習規律,對于增強學生的語感,建立英語思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進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總之,新課程改革為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了重要機遇與挑戰,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勇于挑戰,抓住機遇,對英語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以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素養與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楊玉梅 單位:廊坊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