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 教育學理論研究者的視野無法離開 手段 這個因素。因為離開了手段, 我們便背離了 目的- 手段- 結果 的整體框架, 也就無法建立對教育的整體理解。但是早期在大教學論框架下建立起來的規范性理論并不能支撐起整個教育學, 這些規范性理論不具有足夠的解釋力, 也不具備令人滿意的干預力。對于復雜的教育實踐而言, 那些規范性理論越是具體就越是接近教條, 越是抽象就越不能指導實踐。
針對手段要素( 某種新方法、新模式、新媒體、新技術) 普遍有效性的研究, 基本上破壞了教育學研究的科學性。這類研究雖然采用的是教學實驗法, 具有了一定的科學外表, 但卻不具備科學性。這種研究帶給人們的只有對教育的誤解和誤信。這種研究中, 影響效果的各種要素變化的時機和速度都無法預料, 這些要素的變化也無法時時監測。教學實驗中, 除了部分手段要素, 很多其他影響要素也都是無法控制的。這就導致了此研究最明顯的缺陷! ! ! 教學效果與手段要素之間的因果關系難以建立。正因為如此, 研究情境也就很難被鑒別出來, 即使鑒別出來了也不具有再現性。對于自然科學的實證研究, 干擾是需要控制的, 控制得越好, 實驗效果越好, 歸因也容易。但是對基于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而言, 問題異常復雜。雖然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聯系是完全確定的, 但是因素和結果間的聯系則是隨機的。 此外, 這類研究背離科學性的另一根本原因是效果證據是學生的學習績效。學生是發展中的個人, 績效數據無論是個體意義上還是統計意義上都是無法在教育實踐的尺度上重現的。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證據破壞了證據的可再現性。總體來說, 對于這類研究而言, 實驗可以重做, 但是研究卻無法重復。這種實證研究的結論, 根本無法上升為理論, 強行上升為理論, 就只能處在 一實驗就成功, 一推廣就失敗 的尷尬境地。其實這類實驗或者實證研究的困境也就是教育學理論建構的困境。這種教育學理論建構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當然不是研究方法失靈, 而是沒有確立可以被科學地研究的研究對象。
人們普遍將教育活動( 類似的提法包括教育問題、教育現象) 看作是教育學理論的研究對象。但 教育活動又是動態的, 其價值、意義和方式是生成性的, 因而教育活動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可重復性∋ 、&可驗證性∋ 和&可操作性∋ , 而是流動的、情景的和不可確定的 。由此, 有研究者放棄了科學性的追求, 滿足于教育研究的社會人文特征。嚴格說, 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不可重復的。重復的只是在特定尺度上實踐活動中的某些成分而已。每種科學理論只選擇人類實踐活動中某些可重現的成分作為研究對象。教育活動并不能成為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但是教育學研究對象必然存在于教育活動之中。這種研究對象既是獨特的, 是其他學科不研究的; 又要能夠幫助研究者產生對教育的整體理解。要確立這個研究對象,我們不得不回到更原始的問題, 教育到底是什么? 這個問題更加準確的提問是教育者和教育機構到底能做些什么? 我們不能單從目的論的角度理解教育實踐, 但對于一種實踐的整體理解, 的確離不開它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發展。因此教育必然是一種發展人的特殊情境, 一種半強制( 法律意義上的) 的交往情境。我們希望交往引發學習、學習積累引發發展。實際上, 學生的發展總是與教育者或者教育機構的預期不完全一致, 且這種一致的期望越具體這種不一致性就越強。
從性質上講, 教育不是強制認知( 或認識) , 教育實踐的核心成分是交往。離開了交往, 我們不可能完整地理解教育。交往的立場讓我們確信, 教育無法精確控制和預測學生的發展, 而只能為學生可能的發展準備外部條件, 不斷擴展學生發展的可能性空間。教育的本質矛盾是學生發展的自我建構與教育者的文化傳遞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在學生發展的可能性空間中展開的矛盾。所謂的教育規律其實是有關這個可能性空間的規律, 且這些規律無法表現為命題系統或者公式系統, 只能以模擬系統的方式來表達。∀ 即使我們明確了解了這個可能性空間, 我們也無法確定個體在這個空間中的演變。
從這個角度看, 所謂的教育, 至少教育學意義上的教育, 是一種設計、規劃、開發、實施、評測、維護和改進這個可能性空間的過程, 這一系列工作的目的是學生的發展。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審慎地看待這種規劃( 包含大量的有意識的設計) , 且必須從整體上理解這種規劃, 這就需要使用一個明確的范疇表征它, 即教育系統。教育系統不可能是一種直觀的物質系統, 因為其功能是傳遞文化、響應學生發展需求, 所以它是一種抽象的信息系統。這種系統為文化信息在各個主體之間的流動提供了閉合網絡。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 教育實踐是一種復雜巨系統的運行過程, 表現為多種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參與這些相互作用的系統包括行政系統、經濟系統、人際交往系統、個體心理系統等, 還包括教育系統。因為, 除了教育系統之外, 其他系統要么是自然生成的, 要么其功能設計并不直接指向教育目的。真正使這些系統相互作用而形成合力直接指向教育目的的實際上就是教育系統。
有了這個答案, 讓我們再回到教育學研究的科學性問題上來。找到可再現的研究對象是教育學研究具有科學性的基本前提。歷史經驗表明, 這個對象不可能是直觀的對象, 我們必須嘗試著尋找某種抽象的研究對象。這個抽象的系統就是教育系統。教育系統一直是教育活動中重復出現的對象。雖然教育現象多樣、教育問題繁雜, 但這些現象和問題都是特定教育系統在特定條件下引發的效應而已。
把教育系統當作教育學理論的研究對象意味著, 我們設計什么就圍繞什么展開研究。教育學理論研究教育系統的構建和實施, 包括如何設計教育系統, 教育系統的結構、功能、性能及其變異, 教育系統的交往( 事實的和價值的) 效應與系統特征的關系等。當然, 學生學業成敗并不能用來定義教育系統的功能,雖然教育系統的功能與學生的學業水平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教育系統的功能是由自身的屬性和特征來定義, 只不過教育系統的功能要對學生的學業水平有一定的預測力。
圍繞著教育系統展開的研究體現了 目的- 手段- 結果 這個整體理解的框架。有了對教育系統的認識, 對各種教育問題、教育現象的解釋首先是基于教育系統的具體結構、功能和特征給出的, 即各種因素如何在這個系統的框架下相互作用才出現了那些教育問題和教育現象, 其次才是教育學基礎學科理論的局部解釋。
很明顯, 用直觀的范疇( 比如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育方式等) 無法描述教育系統。這些范疇將教育系統看作是行為系統, 而教育系統的本質是信息系統。這些直觀的范疇所代表的立場與 結構- 功能 的科學系統論立場完全不同。這些范疇的內涵含混, 外延難以確定, 用于日常交流或許可以, 但是要研究教育系統, 我們就不得不放棄這些范疇。我們需要新的理論范疇, 需要自覺地將教育系統看作是技術系統,用結構、功能、系統特征的框架來理解教育系統。教育系統是一種抽象的信息系統, 因此對教育系統的研究離不開系統建模。對教育系統的建模不是指對教育過程的建模, 而是指對教育系統中的信息流動進行建模, 這種建模必然要區分兩個層次, 一個是設計態的系統建模, 另一個是實施態的系統建模。二者具有密切聯系, 這種聯系使得系統實施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缺陷有可能成為系統設計的改進要素。對教育進行系統建模離不開教育技術學, 這里的教育技術不是指教育實踐中應用的各種媒體技術和方法的總和, 而
是指教育系統的構造技術。
總之, 一旦我們將教育系統看作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學研究的科學性才是可能的。只有如此,我們所建立的教育學理論才可能成為科學性理論。可大致將其劃分為三個分支, 教育技術學、教育現象學和教育價值學。教育技術學研究教育系統的構造, 教育現象學研究教育系統自身的特征與其事實效應之間的聯系, 教育價值學研究教育系統自身的特征與其價值效應之間的聯系。這三方面的研究, 為從目的- 手段- 結果 框架上理解教育提供了理論支撐。
四、小結
教育系統是教育活動中可重現的對象, 且不是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 所以可作為教育學理論的研究對象。教育學理論只有將教育系統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教育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具體的設計、實施和評估, 才能成為科學性理論。如此建構的科學性的教育理論必然觀照教育現實, 具有融描述、解釋、預測和干預于一身的理論品質, 必然可以縮小甚至消除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 SCI期刊領域
-
- 今日更新
-
- 隨機閱讀
-
-
- 導航列表
-
- 熱門文章
-
- 鏈接
-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6
|
日韩午夜中文字幕电影
|
日韩精品一区VR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黑人粗大精选
|
四虎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
乳巨揉みま痴汉电车中文字幕动漫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成年人视频在线免费
|
caoporm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
呻吟翘臀后进爆白浆
|
日操夜操天天操
|
无码人妻精品国产婷婷
|
视频一区国产在线二区
|
凤楼app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2021精品高清卡1卡2卡3麻豆
|
国产电影三级午夜a影院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电影
|
狠狠干女人
|
美女白虎穴
|
CHINA篮球体育飞机2023
|
青青草伊人
|
久久国产免费
|
日本黄 色大片全
|
性夜夜春夜夜爽AA片A
|
欧美日韩888在线观看
|
国产精片久久久久久婷婷
|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猪蜜蜜网站在线观看电视剧
|
第一次玩老妇真实经历
|
狠狠射首页
|
国语92电影网午夜福利
|
日本久久精品毛片一区随边看
|
胸太大被男同桌吃好爽
|
又黄又湿免费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