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園林建筑論文
一、園林植物配置對園林建筑的作用
1.軟化園林建筑生硬的質感
在我國古典園林中,園林建筑作為一種硬質景觀,為了軟化其生硬的質感,經常需要通過植物這種“軟”的園林構成要素來協調人游園時的心理感受,借以體現人工美與自然美的完美融合。雖然“山”與“水”都是靈動而賦予變化的,但植物卻融匯了自然萬物中最有生命力的載體,通過其獨特的形態、色澤和質感,能夠使建筑物生硬的輪廓包容在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之中。此外,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建筑物的線條大多比較平直,而植物的枝條卻呈現出可以隨風舞動的弧線,色彩也是隨季節變化的,這種色彩和線條的變化配合建筑的“平直”,可以達到一種“曲”與“直”、“靜”與“動”的均衡。
2.豐富園林建筑空間層次,增加景深
由植物的枝干、莖葉形成的界面同樣可以起到限定空間的作用。這種界面與由園林建筑所形成的界面相比,雖然不似建筑物或者構筑物那么明確,但卻別有風味,能夠形成豐富的層次和空間。如揚州片石山房,園中的植物配植疏密相間,與園中建筑虛實呼應,高低相稱,植物“軟”的界面與建筑“硬”的界面相互配合,呈現一種軟硬相攜、動靜相宜的和諧之美。此外,在園林建筑所圍合的空間中,由于建筑面積和高度的限制,很容易出現景觀層次性和空間領域感不強的缺點。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在園林設計中通過喬、灌、草的搭配構成植物界面,與建筑圍合的空間虛實相應,豐富景觀的層次,增加空間景深,突顯建筑圍合的空間感。
3.給予園林建筑以時空交錯的季節感
李玲在《庭院空間的植物造景》中曾提出了植物可以通過季相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上豐富園林建筑的季候感。因為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在園林中則可利用植物季相變化的特點賦予建筑以律動的樂感。陸游的“花氣襲人知驟暖”正闡明了各種花木的生長、盛開或凋謝因時令的變化而更迭。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特點,適當配置于建筑周圍,使固定不變的建筑具有生動活潑、變化多樣的季節感。
4.體現文化意蘊,突出主題
蘇雪痕在《植物造景》中曾指出植物配植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在景點命題上體現植物與建筑的巧妙結合,在不同區域栽種不同的植物或突出某種植物為主,形成區域景觀的特征,可增加園景的豐富性,避免平淡和雷同。如拙政園的“海棠春塢”的小庭園中,一叢翠竹,三兩湖石,幾叢沿階草,體現了主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清高寓意??梢姡瑘@林建筑四周花木的配置,以植物為命題、以建筑為地標來營造意境,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不同建筑空間內的植物配置
1.小空間內的植物配置
在我國古典園林中,小空間內的植物配植常出現于私家園林中或皇家園林的一隅,以近距離為主,常用于房屋的前庭和后院,視距短、景物少,要求配植形態獨特、顏色適宜的花木。有時還配以玲瓏剔透的湖石,以白墻為襯,隨著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在陽光的照射下,白墻上映出深淺不同的陰影,構成各種生動的圖案。通過相關書籍的查閱,我們可以發現較小的庭院常用的花木有竹、山茶、芭蕉等。為控制樹形、不使枝葉過分繁密,宜經常修剪。此外,還常在白墻面上種植攀援植物點綴,使其不那么單調,增加空間的色彩和層次變化,如網獅園內擷秀樓后院的凌霄的配植。
2.大空間內的植物配置
趙鳴等在《山西園林古建筑庭院植物配置初探》中曾提到過大空間的植物配植,多采用樹形高大的喬木,使之在構成園林輪廓線、加強建筑物之間的構圖聯系、劃分園內空間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獅子林山上的白皮松不僅可以起到主題的作用,還將山上寬闊的空間劃分成逐個私密的小空間,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此外,采用多種喬、灌、草的交錯配植,形成植物群落,落英繽紛,也可起到步移景異的空間變換的感受,豐富了視覺空間的層次和景深。
三、結語
在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中,園林建筑除了滿足游人休憩方面的要求外,還應充分融合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注重與植物造景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出園林建筑人工美與植物自然美的融合。
作者:孫迪 單位:黑龍江省林業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