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小學語文論文
一、改革原來的詞、句、段、篇的分析思路,加強對課文的整體把握
依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語文的學習過程應該表現為:從基礎到高級,先學習生字、生詞,其次是句子與段落、篇章,本著這樣的順序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效率,然而,經過大量的學習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學生接受與認知語言的規律,更加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讓學生了解閱讀材料。
從這篇材料的創作過程,作者的寫作情感——使學生暫時了解這篇文章的整體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學生在整體上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把握,只要學生的整體方向感沒有錯,整個的閱讀學習就問題不大,相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地強調部分,如:字、詞、句的學習,就會導致學生走向誤區,使學生忽視文章的整體思想,對于文章的分析與理解十分不利。
例如:對于一些閱讀題目,通過上下文來推斷詞語的意思-----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就無從下手,這樣就要降低了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單純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識也無濟于事,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中就是強調的這一點,通過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從整體把握文章,能夠達到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有限鍛煉,學生具備了語言能力,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行理解與推敲一些意思,進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總體提高。
二、科學選擇閱讀內容
教師作為學生閱讀教學引導者,要積極注意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年齡段的認知水平,還有中高年級學生的情感需求與個性化認識,優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如:童話故事、寓言-----這些都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能夠通過閱讀這些資料,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而且通過學習這些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學到一些深刻道理。
同時,童話故事通常都帶有典型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凝聚,學生在故事中可以盡情地張開想象的翅膀,獲得思想上的新鮮體驗,這些感受對于學生的性格與人格的形成與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也就是說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使他們在公共場合能夠自由展示自己。
總之,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師要順應改革的發展要求,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優化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指導,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進行學習,達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語文閱讀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感受,進而優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獲得進步。
作者:邵偉 單位:江蘇省漣水縣北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