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料與方法
1.方法試驗組產婦給予精心的人性化護理干預,內容包括:
(1)給予人性化住院環境。人性化住院環境包含硬件、軟件兩個環境,其中軟件環境即人文環境,主要包含了尊重產婦人格、保護產婦隱私及密切觀察產婦心理改變等。護理人員在每個病床間放置布簾,其可使產婦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空間,從而緩解因陌生環境給其帶來緊張感。為了使產婦感到家里的溫暖,護理人員努力把病房營造出有家的感覺,讓病房充滿人情味與人性化,進而減少產婦的緊張感與陌生感,同時護士可于病室放置一些花草讓產婦心情放松。而硬件環境指病區的環境,護理人員在產婦入院后應為其努力營造出一個舒適、安靜、整潔、干凈、美觀病區環境,以色彩消除醫院帶給產婦的恐懼感,而病房可以使用粉紅色系墻壁,同時以綠色植物來點綴病房,從而緩解產婦緊張的情況,以利于其順利地度過分娩過程,降低痛苦的感覺。
(2)給予良好人文環境。護理人員把人文關懷意識滲透至護理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內。護士在產婦入院時應給予笑臉相迎,熱情地問候,全面地進行入院介紹及健康教育。此外,護士在與產婦交流時應該多傾聽其心理感受,以朋友的交談方式來消除其恐懼感、陌生感及孤獨感。設身處地為產婦著想,讓產婦可對護士信任,從而保持舒暢的心情[4]。護理人員在溝通過程時從產婦不同的表情、眼神、體態、言語中了解其需求,從每一個細節中尋找最好的人性化表達,給予患者最體貼、細微的照顧,從而緩解產婦的負性壓力,有助于其早日康復。此外護士應該增強護患之間的較量,適時地給予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為產婦提供更多治療外的服務,從而體現出護理人員仁愛之心[5]。
(3)人性化操作服務。護理人員在進行任何護理操作時均應該動作麻利、輕柔,像幫助產婦擺正產位、擦洗與消毒會陰等操作后,要注意遮蓋被褥等的細節,從而尊重產婦隱私權,防止讓產婦感到尷尬、難堪或者窘迫等,讓產婦內心感到溫暖,從而放松其心情。護理人員在手術室中不應與醫師討論跟分娩無關內容。護士在手術中需了解產婦個性化需求,并于有能力的范圍中盡量地給予其滿足[6],同時需要常常咨詢產婦的感受,觀察其基本情況與意識。如果手術過程中發生特殊情況,護士一定及時地給予處理,不要慌亂,避免增加產婦的心理負擔。手術后應及時給產婦蓋上被褥以保暖。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常規護理措施。
2.評價標準-護理后觀察2組產婦的順產率、出血量、焦慮程度及護理滿意情況。其中護理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價2組產婦的心理狀況,無焦慮評分<6分,可能存在焦慮7~14分,肯定有焦慮>14分。
3.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組產婦分娩情況比較試驗組產婦順產率與出血量分別為76.00%、(309.8±13.7)ml,對照組產婦分別為32.00%、(380.2±21.5)ml。2組產婦順產率與出血量比較,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組產婦焦慮程度比較護理后試驗組產婦焦慮評分<6分60例,達75.00%;而對照組焦慮評分<6分17例,僅21.25%。2組患者焦慮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2組產婦焦慮程度比較護理后試驗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達91.25%(73/80),對照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僅65.00%(52/80)。2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人性化護理為行之有效的、個性化的與創造性的護理模式。開展人性化護理即要堅持一切從患者出發,激發及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讓患者在心理、精神、生理及社會上處于舒適、滿足狀態,創造出優質的護理服務。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婦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而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產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產婦的焦慮心理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試驗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產婦(P<0.05)。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的具體領域,更可以促進孕婦順利地進行分娩,從而提高順產率;減少妊娠期、產后并發癥的發生及剖宮產率,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所以婦產科護士一定要懷著一顆仁愛心,轉換服務的理念,始終堅持“以患者為本”理念,不斷地學習新技能、新知識,充分地發揮出主觀的能動性,以人性化關懷形式來護理患者,不斷地增加護理的質量,從而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作者:王蕾 黃安鳳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