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賞識教育論文
一、賞識教育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界的相關研究為賞識教育的科學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認為:“你期望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示我們:贊美、欣賞、期待和信任是一種正能量,當一個人受到其他人的信任和賞識時,他會更加認可自己的能力,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并更加努力達到別人對他的期望值,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使這種支持具有持續性。
二、如何實施賞識教育
首先,要對學生“無限熱愛”,這是賞識教育得以實施的前提條件。
其次,要“承認差異”,這是賞識教育得以實施的有效保證。
再次,要“允許失敗”,這是賞識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賞識教育的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
賞識教育自誕生以來,得到了全世界范圍的廣泛認可,但賞識教育并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它只是眾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中的一種,而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對其效果和適用范圍不能過于迷信,需要理性地對待,具體的實施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賞識教育并不排斥批評,它是一種承認批評的教育方式。教師在學生犯錯之時,需要大膽批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通過改正缺點來取得進步。批評的同時要注意的是保持溫和寬容的態度,切不可挖苦與諷刺,采取“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這樣一來,學生才會有正確的人生態度,健康成長。
二是賞識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欣賞、贊美為主,但不等同于“表揚教育”。真正的賞識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的傳遞,而非簡單的口頭上的語言表達,一味的表揚反而容易讓學生滋生虛榮、驕傲自滿的情緒,而籠統、不著邊際的表揚往往脫離實際,更容易讓學生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三是賞識教育需要做到立足準確、適時、適度。賞識教育的實施不應過于功利化,不應為了某種目的而賞識,而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也應區別對待,要多對自卑內向的學生運用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一種教育方法,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門學問。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要深刻地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遵循賞識教育的基本原則,將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運用“賞識”,才能使這一教育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肖慧 單位:湖北省黃石二中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