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德育論文
(一)故事滲透式
故事滲透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故事本身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形象性和聯想性的特點,聯系學生的知識經驗,在課堂上設置豐富的故事情境,寓教于樂,使學生心情愉悅、思維活躍,主動參與政治教學,通過講評故事,啟發學生從故事內容中發現問題,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德育課教學中滲透故事,能夠增強情感色彩和教學的實效性,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能夠調動學生樂學新課程的熱情,激發學生愿意學習政治、經濟、哲學等基本常識的積極、主動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當學習“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作用”的基本內容時,通過講述“總理夢想”的故事,推進了課堂和生活的距離,引發了學生深層的思考,從而理解故事的深刻哲理、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1.操作過程及具體步驟:分析教材——收集故事——講評故事——領悟故事。2.基本要求及注意問題:(1)收集和選擇故事時,要求生動有趣,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組織和討論故事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問題上,明確學習的任務,強化教學的內容。(3)點評和總結故事時,要求啟發學生的思維,領悟故事的深層內涵,提升師生的思想境界。
(二)游戲交流式
游戲交流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圍繞要探究的教學中心問題,精心設計各種形式的游戲,讓學生參加游戲,在活動、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地思考和討論游戲的內容,以此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從中獲得相關知識和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德育課堂中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真正感受到學習政治的樂趣和價值,從而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內在學習需要,也有助于促進學生認識能力,情感意志,交往能力的全面發展。比如,在講到“人生價值的實現”時,借助“人生刻度尺”和“人生八寶箱”兩個簡單的心理游戲,讓學生輕松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判斷能力。1.操作過程及具體步驟:設計游戲形式——制定游戲規則——參與游戲活動——交流游戲體驗。2.基本要求及注意問題:(1)游戲的準備要求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客觀物質條件,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實踐。(2)游戲的開展要求突出游戲蘊藏的教育內容,使游戲活動便于學生自化、理解,內化知識和觀念。(3)要求教師及時指導學生活動和交流,注意創立合作的氛圍,增強情感的體驗,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使游戲活動升華。
(三)問題探究式
問題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營造多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重點、難點,社會熱點和思維盲點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探究中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并逐步形成強烈而穩定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通過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共同協作,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獨立的思維能力、自主的學習能力,使師生在問題探究中同步發展和提高。比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和生死觀”時,設計一系列易于學生交流思想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在問題的探究中,促進知識的有效掌握、理解和技能的形成。1.操作過程及具體步驟:引導、察覺問題——發現、提出問題——辨析、研討問題——探求新問題——嘗試、解決問題。2.基本要求及注意問題:(1)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發現問題的引導者、探求者、啟發者、問題解決的合作者,創造思維的激活者,而不是問題的灌輸者。(2)要求學生應具有問題意識,大膽質疑;具有主體意識,自主分析問題,相互補充和發表不同意見。(3)要求師生注意問題的拓展和資源的生成,共同探究重點、難點和熱點,形成良性互動。
(四)對話論辯式
對話論辯式教學是指師生或生生之間以某一個現實熱點或教學內容為“話題”或“談資”,以討論或辯論的形式,展開平等、積極、自由的互動、溝通和對話,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共同生成和創造“文本”,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在論辯中,師生自由發表見解,有話可說、有理可辯,平等對話,有利于師生共同發展和提升,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多向交流,互動關系的有效構建,和諧氣氛的自然形成。在這個動態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有助于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念,激發出開放的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比如,在“愛崗敬業立足崗位成才”一課中,對“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一知識點的處理上,安排學生全體討論或分組辯論,在論辯中理解和拓展知識。1.操作過程及具體步驟:創設情境——擬定話題——精選內容——對話論辯——總結提高。2.基本要求及注意問題:(1)話題的設計要求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特征,起點水平,學習風格,興趣點和心理個性。(2)對話的內容要求能夠根據教學目標,體現開發性、代表性、時代性和生成性,富于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3)對話的方式采用討論或辯論,注意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呈現思想的多樣性,同時體現合作性。(4)對話也要求教師講究方法策略,注意正確引導、有序指導,為學生創造自由的論辯空間,提高論辯的有效性,并適時啟發、引導、分析、總結。
(五)案例研討式
案例研討式教學就是以案例為教學起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挑選與教學理論相關又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在課堂上營造案例研討的氛圍,師生共同置身于案例中,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關知識,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環境和生活體驗,直接參與案例的分析、研討和評價。通過研討案例,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研討,把書本知識轉化成為實際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解“依法保護人身權”時,利用了《今日說法》中“千里爬回家”的案例,通過研討感觀的案例,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深刻理解知識點,樹立正確的是非觀。1.操作過程及具體步驟:精選案例——呈現案例——研討案例——點評總結。2.基本要求及注意問題:(1)案例的選擇,要求關注國內形勢,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中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針對性、開放性。(2)案例的呈現,要求采取適當的形式,注意發散學生的思維,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案例的研討,要求教師及時點撥、誘導、講評,幫助學生明確是非,解決迷惑。
(六)調查體驗式
調查體驗式教學是指通過生活實踐調查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經濟、政治社會,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一現實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和研究,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深入實際,走訪相關人員,在實踐中收集材料,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剖析現象,歸納成因,并試圖提出合理化建議。在調查研究的體驗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學生積極發揮主體作用,親身體驗社會、了解經濟、評論政治,把基礎理論知識轉變成可以感受的情感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政治敏銳性,開闊視野,加深實踐體驗,提高多種能力。比如,在學習“投資理財”時,要求學生調查家人或相關人員的投資情況,自己制作家庭投資計劃表并撰寫調查報告,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際調查,完成情感的內化和知識的體驗。1.操作過程及具體步驟:選題與分組——調查與體驗——記錄與撰寫——交流與總結。2.基本要求及注意問題:(1)調查前,要求師生合作交流,細化準備工作,共同討論專題,分解題目,最終落實到小組,制定出計劃。(2)調查中,要求實事求是,教師組織學生實地考查調研,收集詳實的資料,如實記錄情況。(3)調查后,教師指導學生分工協作,整理材料,分析數據,撰寫真實準確的調查報告。
作者:張璐 單位:安徽蚌埠職業教育中心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