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護理論文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評價學生成績的方式合理性和科學性不夠。我院大多數課程的考核以學期末的總結性考試為主,多數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占該課程的學業成績的7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90%以上。以2009級本科護理學專業6門學位課程成績評定方式的調查情況為例(表1),均無期中考試,期末成績占70%,平時加實驗成績占30%。這種單純的以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有失公平性和準確性,缺乏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監控,評價學生成績的方式合理性和科學性不夠。
2.對考試的總結分析不夠,缺少學生反饋的環節。考后的總結分析可以充分發揮考試的反饋功能,從而督促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完善命題的科學性。我院護理學專業各門課程普遍缺乏對試卷考核后的總結分析,即使少數的考后總結也非常簡單,分析不全面不深刻。考試結束后,缺少教師與學生反饋的環節,教師很少再與學生見面溝通,指出其考試的得失原因,并根據學生不足的方面做出輔導。
3.對考試課和考查課的界定和管理不合理。國內多數高等院校的課程有“考試課”和“考查課”之分,其區別主要在于考試課在學期末由學校統一安排進行,成績以百分制為主。而對于考查課,有的高校以閉卷考為主要的考試形式;有的高校由任課老師通過實驗報告、課堂測驗、提問等方式給學生記分,學生多可輕松通過考查課,評價的隨意性大。學生對考試課和考查課的重視程度區別也非常大。我院護理專業的課程也分為“考試課”和“考查課”,2009級、2010級、2011級三個年級本科護理學專業課程中,公共課程、學科及專業類課程的考試課所占比例不到40%,專業方向課均為考查課,考查所占比例超過60%以上(表2)。究竟哪些課該作為護理學專業的“考試課”或“考查課”,界定的標準模糊,說服力不強,可操作性差。人為的將課程分為“考試課”和“考查課”,不利于學生對醫學核心課程的學習。
4.考試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學院對考試課命題有明確的要求,并由學院教務辦統一安排組織考試。對于考查課的管理較為寬松,命題和組織考試都由教師自行決定,監控力度不夠。學生普遍反映考查課容易通過,考試課難過。在評分標準上,以試卷考試的考試評分標準相對要規范、科學合理;而以論文或其他形式考核學生的,考核標準操作性不強,隨意性較大,不能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體現不出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區分度。考試的管理部門要不斷建立健全考試管理制度,加強對考試各環節的有效管理。
二、改革考試現狀的思路
高等院校護理學專業的考試應當發揮其應用的功能:即引導學生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在獲取護理學知識的同時更著眼于能力的培養;認識學生特長,發現學生學習障礙所在,以便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筆者認為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改革考試方式。考試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服務并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改革考試的方式,改變以閉卷考試為主的考試形式,在某些課程的考試中允許學生帶工具書進行考試,不以考核學生記憶能力為目的,而是考查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轉換到解決現實問題中的應用知識的能力。適當的時候采取口試加筆試的形式進行,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我們09屆畢業生中有學生在應聘回答提問時,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而喪失就業機會。因此,建議考試方式多樣化,增加開卷、口試、階段性考試的比重,盡量避免以閉卷為主的終結性考試的一考定成績的現象。同時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培養其自學能力,應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2.改革考試內容和題型。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應當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因此,改革考試內容勢在必行。除了考查專業知識外,更應注重考查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在考題的設計上,要重點檢測學生運用學到的醫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命題上,應適當減少客觀題所占的比例,加大非固定答案的主觀題的比例。雖然護士執業考試以選擇題為主,但作為非選拔性考試的大學學習階段的課程學習,在出題上應盡量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對知識的掌握,真正發揮考試的功能。在專業課的考試時,一定要安排技能考試的環節,讓學生的模擬場景中進行操作考試,紙質的試卷一定要出論述性試題,答案不固定,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可以很好地考查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3.改革成績評定方式。目前的課程成績評定方式單一,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過大,有一考定成績的趨勢,我們必需進行改革。在評定過程中引入多元化標準,以確保評定的準確和客觀。除了期末考試成績外,還應該包括實驗成績、平時作業成績、平時小測驗成績、討論活躍程度、上課出勤情況等等。平時成績占總成績不低于50%,而期終考試成績不大于50%的比例。
4.建立考后反饋的制度。我院護理學專業多數課程只有期末一次考試,學生完成期末考試后就再沒有機會和科任教師見面,考試答案情況學生無從知曉,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我們一定要建立起考后反饋機制,在課程考試結束后,安排教師與學生見面,講評試卷,對學生把握不好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對個別學生可以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全面把握知識點。同時,試卷質量分析對于提高命題水平、考試質量、教學效果,完善題庫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試卷質量進行規范化、量化分析,有助于查明課程考試實際結果與考試預期目標間的差距,正確使用考試結果,正確評價教與學效果的客觀性,反饋教與學信息的真實性,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整改措施,同時也是試題庫建設及實現教考分離的基礎[2]。
5.模糊考試課和考查課的界限。人為地將課程分為考試課和考查課在實際教學運行中已經浮現出許多弊端,讓學生重視考試課而輕視考查課,教學管理部門對考查課的監管不嚴勢必影響教學質量。而護理學專業許多專業核心課程如護理學導論、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預防醫學等必修課程,傳染病護理、中醫護理、護理倫理及法規、五官護理等選修課均為考查課,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會有所下降。因此,應該淡化考試課和考查課的界限,一視同仁,特別在實行學分制后,每門課程按學分計入學生的成績,考核的要求和管理標準一致。
6.建立健全考試管理制度。考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最主要方式,考試環節的規范性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意義重大。完善的考試管理制度是教學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只有完善的考試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基本的教學質量。從教師的命題制卷、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期末的考試管理、學生成績的評定,都應該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由專人進行管理。課程的考核辦法應該由教研室集體討論,報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通過后執行。
綜上“,考試制度”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構成,是學校“人才培養系統”的基本內涵之一。國外一些高校強調“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能力考查為重點,考試方式多樣,試題答案強調開放性,成績構成具有系統性,評分標準公正,考試機遇多樣,成績評定靈活,有許多可供我國高校考試借鑒的地方[3]。護理學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對學生有非常強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護理學專業的考試,既要檢測相應的基本理論知識,還應考核相關的技能、能力。改革考試方法,在現有的筆試為主的基礎上,采取口試、答辨和現場操作、階段測試等多種考試形式,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促進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改革成績評定方式,改變一考定成績的現狀,建立考后反饋的制度,淡化考試課和考查課的界定限,建立健全考試的管理,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羅娟 王麒鈞 何厚強 符佳 單位:成都學院 醫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