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形成的原因
1.農業科技推廣所面臨的現狀誘發了風險的產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農業推廣模式盡管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現行的農業推廣模式并不能更好地促進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首先,推廣工作的計劃性與現行多元化的推廣模式不相適應。農業推廣工作的計劃性指的是推廣工作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關于農業、農村發展中相對較長期的問題,這也就決定了推廣工作需要合理的統籌安排。而中國現行的多元化的推廣體制是以政府為主導、各級單位相互配合的推廣模式,這會使得各個推廣部門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沖突,缺少了應有的溝通與合作。其次,農業推廣的內容與農民的現實需求不相適應。農業推廣本應要為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全面的相對較專業的服務,但由于多種原因,諸如推廣人員的素質較低、推廣的內容與現實相脫節等問題的存在,都降低了農民對農業推廣的滿意程度。
2.農業科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激發了風險的發生。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中,農業推廣工作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推廣主體對農業推廣工作不重視。一是各個推廣主體部門之間條塊分割,利益沖突,缺乏有效的團結、溝通與合作。二是政府用在推廣上的費用呈遞減的趨勢。(2)教學、科研與農業推廣沒有實現相結合。要想做好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必須將教學、科研和推廣三者結合起來。只有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將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應用在農業推廣中,才能真正地將科研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3)農業推廣和應用主體的積極性不高。由于一些科研成果不適應農業現實生產的需求,加之一些推廣人員和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以及中國現行農業推廣手段的單一、推廣人員與廣大農民之間缺乏必要有效的溝通,致使了農業推廣人員在進行農業推廣時的積極性不高,這勢必也將極大地降低了廣大農戶對農業推廣的期望值。
3.科技成果轉化體制不健全加劇了風險的出現。造成科技成果轉化體制不順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中國農業科研單位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由于受到原先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中國農業科研單位、相關農業高等院校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無法形成相對較強的科研優勢。(2)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不順暢。由于轉化體制相對陳舊,以及教育、科研和推廣的相脫節,造成了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從而使科研工作、成果轉化和市場體系三者相脫節,進而影響到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不夠通暢。(3)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經費投入較少。據統計,在農業科研和推廣的經費投入中,一般發展中國家約為0.7%,而中國對此項的經費投入還不足0.2%。由于經費的嚴重匱乏,致使推廣工作無法正常的開展,更不用說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了。
二、防范農業科技推廣風險的途徑與措施
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防范的有效途徑和措施是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對于農業科技推廣風險的防范管理機制,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是為了防范和降低農業科技推廣風險的產生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和辦法。
1.政府財政支持長效機制。雖然當今社會已是市場經濟,但市場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諸如其調節的滯后性、盲目性等,這都必將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面對這些問題的存在與發生,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就必須得以充分的發揮,以便完善市場機制、規范和促進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同樣,農業在中國社會發展中處于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政府應充分考慮農業經濟發展中所面臨和可能發生的災害等,政府應及時運用財政的調控手段加大對農業風險問題財政投入,對農業相關風險的防范建立穩定的財政支持機制。
2.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預警機制。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預警機制主要是針對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所潛在的市場、技術、資金等風險因素所采取的一些防范措施。構建農業技術推廣風險預警機制的目標在于為政府制定中長期的農業技術推廣政策提供相應的依據,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體制創新,增強對推廣中風險的抵御能力。同時,要預測風險存在,降低風險危害。風險預測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降低和減少風險所帶來的危害。但僅僅預測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更有效地防范風險的發生,必須建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構建有效的農業推廣風險防范體系。
3.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分散機制。風險的客觀存在性與人類的實踐活動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由于風險的客觀存在,人們在進行生產生活中就會利用各種方式和各種辦法將其危害降到最低。為了保障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和降低風險的危害,就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對不同的風險進行分解,降低其危害。例如,構建風險回避和對抗機制。該機制主要包括風險回避和風險對抗兩個方面。其中,風險回避主要是指在預知風險的存在和發生時而放棄對原方案的實施,以此來避免風險發生的策略。風險對抗是指風險的承擔著在面對無法回避的風險時,所采取多種積極的手段來降低和減少風險的發生所帶來的危害。例如人工降雨,就是為了減少因干旱天氣所帶來的損失。
4.農業科技推廣損失補償機制。目前,中國的農業風險管理總體上還處于較為原始的狀態,要持續高效地推進農業保險,必須著力解決一系列影響農業保險發展的問題和矛盾。為農業保險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構建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再保險體系是一種有效分散農業風險、降低風險損失的經營形式。發展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再保險,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在分散農業風險、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中國現階段發展農業科技推廣風險再保險,不僅有利于完善保險市場和提高保險資金的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農業科技推廣中因風險存在所帶來的損失,同時這也符合現階段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國情。
5.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創新機制。改革創新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是新階段農業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快和完善農業推廣體系建設,對于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增強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有著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同時,應注意優化推廣體系運行模式。目前中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主要可歸結為三種,即政府主導模式、企業主導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主導模式。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防范體系建設及優化需要不斷積累,開拓發展。完成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設和優化這項任務,必須審時度勢,自上而下建立國家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防范體系,同時根據市場經濟建設新情況,科學規劃,積極利用市場機制,促進農業科技推廣風險防范工作健康穩步開展。
作者:陳勛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