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經濟管理論文
1形式上的規范
在將論文題目翻譯成英文時,學生們很多不知情,逐字翻譯,對中文里常用的“關于……的研究”翻譯成“Researchon...”、“Studieson”等。殊不知,這些字眼在外國學者及外文學術期刊編輯的眼中比較忌諱,他們不喜歡這樣拐彎抹角的英文,一般英文論文的題目都是不費筆墨,直切主題的。摘要該怎么寫,都應寫什么,很多研究生還對摘要應包括的內容模棱兩可。美國國定標準機構1997年指出,“好的摘要能夠讓讀者迅速而準確地獲知文章的基本內容,從而讓讀者知道自己是否會對該文章感興趣并進而決定是否有必要通讀全文”。不規范論文出現問題較多的地方,還有參考文獻。學生們對參考文獻的引用大多存在知而不引,斷章取義,引而不確,來源不實和盲目自引等現象。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往往是心理上不重視導致的。學生們常常感覺正文的文章完成就可以了,參考文獻不屬于正文的范圍,所以并沒有對其引起應有的重視。
2實質上的規范
撰寫論文是做學術的一部分,做學術如做人。王國維認為,做學問有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三境界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可見為學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折磨”的。面對就業難、生存壓力大的現實環境,對于不走學術道路的碩士研究生而言,究竟需不需要認真努力地去做一篇規范的經濟管理類論文,常聽到這樣的言論:“本人既不讀博又不出國,沒必要花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虛無縹緲的研究上,隨便寫寫能過關就行了”。甚至有的學生反問:“你覺得我們會因為論文不規范而畢不了業嗎?”的確,在目前中國的研究生教育體制下,絕大多數的學生不會因為畢業論文不過關而無法順利畢業。也恰恰是因為這個事實,畢業論文才能夠真正折射出一名學生做事的態度和做人的品格。經濟管理類專業研究生撰寫論文時還有其獨特的問題。作為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較之理工類學生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似乎有些“飄渺”。誠然,經濟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但是從做調查問卷,統計數據,到整理資料,這些做論文的前期工作,都還是應該釘是釘鉚是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研究,對數據的獲取和挖掘,仍然不應該失去學術研究務實的本色。
3培養研究生撰寫規范論文
3.1讓學生領會規范論文的“套路”
做好研究生入學后規范論文撰寫的“啟蒙”教育。通過各種平臺,例如利用講座、報告等宣傳形式進行“掃盲”工作,告知學生們規范論文應該是什么樣的。針對現行的一些不可取現象,向學生們講清楚什么才是真正規范的論文。這種“規范”,從論文撰寫的結構、各部分的形式和內容、概念方法、邏輯框架等方面都應予以澄清,加以解釋。例如講清文獻引用的目的、原因和重要性,列舉的小技巧等問題,學生們在處理參考文獻時,就不至于倉促對付或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事先給學生們一個明確、良好的規范,比過后規范其不適當的論文形式效果要好得多。當然,現在的學生常常老師講一套,自己做一套,不是很聽話。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導師們從思想上去做工作,以身作則去給學生們樹立好榜樣,感染其對撰寫論文的態度。
3.2為人師表培養好學生
“規范”是從人做起的,只有各種“典范”,沒有人去執行,便也不能成為有意義的典范了。規范之所以成為規范,滲透的不僅僅是規范的力量,更應該是規范的精神,即人們遵守規范的行為背后所折射出的態度。一位求真務實的好導師,對自己嚴格要求,銳意進取,對同行學者的研究充滿敬意,自然也會影響他的學生力爭創新,認真對待別人的學術成果。只要有真正的好學生,不愁出規范的論文。導師們如果能為人師表,灌輸給學生做學術應有的正確態度,從根本上培養求真務實的好學生,那么研究生所做的論文也會是在求真務實的態度下完成的規范論文。
本文作者:姜會明、許王君 單位: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