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油畫藝術論文
1.重視油畫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羅工柳的油畫教學觀中,十分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他在油畫研究班的教學伊始,就明確提出了創新的要求,即“膽子要大,路子要寬”,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他還提出了“新、奇、怪、絕”的四字要求。當時的學員柳青創作的《三千里江山》,是一個戰爭題材的作品,但是他沒有正面描寫戰爭那種激烈的場面,而是另辟蹊徑,用一種抒情的筆調和簡潔的構圖,描繪了多位即將奔上前線的婦女,原本忐忑不安的柳青,卻受到了羅工柳的支持和肯定。他告訴學員,沒有膽量,是創作不出優秀作品的,只要作品的思想和形式都是新的,就不要畏首畏尾,患得患失。這種創新的理念,在當時的時代中,是非常有膽識的,也是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學習的。在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語境下,油畫創作要想獲得好的收獲,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走創新的路子,但是縱觀當前的教學,創新的力度還是不夠,需要切實地予以加強。作為油畫教師來說,首先,要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羅工柳帶領學員在敦煌考察時,通過敦煌藝術啟發學生去思索兩個問題:一是單純與豐富;二是現實與理想。他不僅自己先去思索藝術上的問題,也引導學生去思索、去想象。當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創作對象之后,教師要從多個渠道幫助學生進行想象,這樣他們會自覺地按照油畫的形式,進行各種伸展、取舍的綜合;其次,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只有學生對創作對象有了濃厚興趣的時候,他們才能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比如講到印象派的繪畫,就可以先從印象派的音樂談起,通過這種引入,讓學生獲得一座架起創造力和靈感彼岸的橋梁;再次,要對學生的各種創新予以充分的肯定,學生各種形式的創新,只要符合油畫藝術規律和正確的創作方向,都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在此基礎上,再幫助學生在技法上予以完善;最后,則是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民主、平等和真誠的溝通,發現和撲捉學生身上的創新的火花,并及時地予以引導,從而真正做到羅工柳所倡導的“新、奇、怪、絕”的四字要求。
2.注重油畫基本功的訓練和培養
因為羅工柳本人有過蘇聯學習的經歷,所以他在教學中,秉承了蘇聯油畫教學的重要傳統,即重視油畫創作基本功。在具體的教學中,為了夯實和加強學生的基本功,他始終堅持短期作業和長期作業相結合的形式。在短期作業時,學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部作品,為了獲得一種收獲感和新鮮感,加之時間關系的限制,他們必須要以很快的速度把握住對象的主要特征和總的色調,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刪減和表現,這既能夠讓學生的各種基本功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同時還能符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一般規律。在短期作業的同時,羅工柳還布置長期作業,要求學生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各種創作技法予以最極致的表達,注重細節,不放過自己技法上任何一個小的缺失。其實就是利用長期作業,讓學生自己和教師認識到在技法上的不足,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提高。所以油畫研究班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有的人并沒有成為油畫大師,但是在油畫創作技法上,都是十分扎實和嚴謹的。在今天各種風格流派輩出的環境下,對于基本功的堅持,受到了很大的懷疑,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所追求的油畫風格,不是寫實油畫的路子,對基本功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對基本功進行嚴格的訓練,這無疑是一種誤區,需要教師予以及時的關注和糾正。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對基本功的正確認識。教師一方面可以從美術創作的角度,對一些學生公認的經典作品進行分析。這些經典作品的創作完成,都是以扎實的基本功為基礎的,如果沒有這種基礎,也就沒有作品的誕生。通過這種分析和展示,引起學生對基本功的絕對重視。其次,教師要跟學生進行主動的交流,了解他們心目中最崇拜的那位繪畫大師,然后主動搜集關于這位大師的作品和他們對于基本功的認識,在合適的時候,以一種輕松和自然的方式向學生進行介紹,當學生知道自己崇拜的大師,都有著較為扎實的基本功時,他們會從心底產生一種對基本功的親近感,學習興趣也就得到了激發。
3.注重民族精神的堅持和表達
羅工柳可謂是一個民族觀念十分強烈的油畫創作者和教育家。他在自己求學的時期,就十分注重民族性精神的表達,嘗試著用西方的技法,表現本民族的東西,他回國后創作的《毛主席在井岡山上》,就實現了西方油畫技法和中國畫技法的有機結合,從而使作品呈現出鮮明的藝術風格。特別是他在指導學生進行風景油畫的創作時,十分強調寫意性,在他看來,風景油畫的創作,一定要體現出寫意性追求,這才是真正的中國風景油畫。他對于民族性的認識、堅持和追求,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無疑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所謂的多元化,就是油畫創作的理念更多、風格更多、觀眾的欣賞角度更多,然而要想獲得觀眾最為本質的認同,渠道在哪里?還是在于民族性。這是中國油畫能夠在世界畫壇上獨樹一幟的根本所在。在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一種中國油畫觀。所謂中國油畫觀,就是要將西方的油畫語言,放置到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語境下來進行全新的認知。比如通過對于一些名家名作的欣賞,分析他們在一些技法的運用上,是如何體現出這種民族性的,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民族化運用的價值和魅力,使之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的追求。其次,這種民族性的堅持和表達,要有針對性,結合油畫的藝術特點來看,一個很好的方向,就是將油畫創作和中國的傳統繪畫相結合,比如在筆法的運用上,要求筆觸的老、活、松、圓等特點,注重筆觸的連續性等,從而努力將中國傳統繪畫語言有機融入到油畫形式中。讓學生從創作理念到具體的創作表現,都能始終秉承民族化的理念,并使作品體現出鮮明的民族風貌。
4.注重因材施教,發揚學生個性
在教學中,羅工柳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采用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為他們量身訂做不同的培養方案,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當他指導學生的作品時,總是盡量遵照學生的風格進行分析和指導,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同時這也是一種開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這一點給當今油畫教學的啟示在于,要想真正迎來油畫多元化的發展局面,就要采用因人而異的創作方法,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的藝術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具體說來,首先,教師要認真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個性特點,幫助他們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比如有的學生對于色彩的感覺十分獨到,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主攻風景油畫;有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同情心和責任感,教師則可以引導他們多接觸寫實油畫。通過這種引導,讓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長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個人獨到的藝術風格。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體驗式教學法、對話時教學法等,旨在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寬松的氛圍,為他們個性的發揮打下一個良好的環境基礎。
5.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這是羅工柳一貫的教學主張,他在油畫研究班的教學中,帶領學生到新疆寫生,和學生同吃同住,白天一起在大草原上作畫,晚上和學生談心,認真思考和解答每一個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在進行畢業創作之前,他又帶領學生來到河南、山東等地搜集素材,體驗生活,后來這批學生的畢業作品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是和羅工柳所堅持的深入生活的理念分不開的。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們依然要秉承深入生活的理念,強調生活源泉對油畫創作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其次要讓學生去體驗生活、關注社會。除了到工廠、農村、城市之外,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一切,社會任何領域的生活都可以是藝術創作的原始素材。比如改革出現的社會結構的新變化、新生活,都應是我們關注、表現的范疇。
綜上所述,伴隨著油畫事業在中國的發展,近百年來,中國的油畫教育體系也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同時培養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進入新世紀后,時代對于高校油畫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對各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施進行實踐的同時,不應當忘記歷史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而且它們對于今天的油畫教學,仍然有著較為實用的啟示和借鑒。羅工柳先生和他的油畫教育思想,以及油畫研究班所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都是中國油畫教育中的寶貴財富。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世之師,這要求我們在今天的油畫發展中,要秉承創新理念,結合中國油畫創作的實際情況,不斷推動油畫教學的進步。
本文作者:劉軍輝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