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存在的問題
1.1患者因素
①患者因疾病的折磨而情緒低落甚至精神恍惚或神志失常,或因文化水平較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依從性差。②患者健康知識缺乏,對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不夠重視或心存僥幸,與醫院缺乏有效溝通,進而造成監督管理和持續指導的缺乏等。
1.2護理人員因素
①目前尚無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培訓,健康教育內容籠統,宣教形式單一,護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和宣教途徑。②護理隊伍更新較快,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及應變能力參差不齊,搪塞應付的處理方式不僅不能滿足患者需求、獲得患者信任,還為護患溝通埋下了隱患。③護患溝通的技巧缺乏,對健康宣教時機把握不當,宣教內容混亂表意不清等,造成患者反感,產生抵觸情緒。④存有懈怠心理,護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缺少持續有效地進行宣教指導,對患者的錯誤行為不能及時發現、糾正,監督管理不力。⑤工作負荷大,不良情緒未能適時調節,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僅以完成任務為目的,忽略了患者的真實需求,無法做到有效溝通。
2措施
2.1增強健康教育的實用性和操作性
2.1.1完善健康教育內容
糖尿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目前主要通過飲食治療、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和心理指導等要點進行健康教育。針對患者個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及時發現潛在危險因素,逐步對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進行行為矯正。
2.1.2豐富健康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環境,采取專家講座、“一對一”指導、展板展示、播放教學光盤、發放宣教資料、經驗交流、家庭訪視或電話隨訪、健康咨詢等方式宣教,并設置意見箱和公告板,隨時聽取反饋意見,積極回應。多種健康教育形式可以起到協同作用,能起到較為積極的效果。
2.1.3制定護理路徑
護理人員按照護理路徑內容實施健康教育,增強了教育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可減輕護士的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患者也能得到持續、準確的指導,保證了教育的質量。
2.1.4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制度
嚴格的制度、規范的流程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增加了護患溝通的實效性。保證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2.2加強對護理人員溝通技巧及相關知識的培訓,規范護理人員行為,全面提高護士素質
2.2.1注重首因效應
護士應按照護士禮儀規范要求整理儀容儀表,著重從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儀表服飾等方面提高視覺感,讓患者在第一時間產生親近感和信賴感。
2.2.2展現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素質
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首先應保持理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產生;知曉并尊重患者的權利,維護患者的人格尊嚴,同時還要理解包容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語言、個性、習慣等。還應熟練掌握護理專業技能,并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累積臨床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以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2.2.3巧用溝通技巧
患者的年齡、病情、文化層度、身份、地域等各有不同,護理人員應用符合患者生理、心理需要的溝通方法,因人而異進行健康教育。安排特定的時間、合適的環境,把握適當的人際距離去跟患者溝通。做一個好的聆聽者,注意患者說話的聲調、頻率及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動作等;適時、適度的進行提問,及時采用面部表情或身體姿勢等非語言信息給予回應;盡可能收集、理解患者想要表達的一切信息。從患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解患者的感受及對交流的期望值。全面了解患者的診斷、病情及治療護理和檢查結果、費用,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社會心理問題,及時有效地把健康知識傳授給患者。
3討論
有效的護患溝通和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患之間信任的基礎。通過護患溝通技巧的學習與運用,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加了護士與患者的情感交流。護理人員只有真心誠意的付出,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與支持。護患溝通亦是互動的、雙向的。因此,在要求護理人員的同時,患者也應該做到不隱瞞、不夸大病情,不刁難、不遷怒于人,真誠的配合、理解護理人員。在護患雙方共同友好的參與下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保證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實現護患雙方的共贏。
本文作者:曾露 單位:北京軍區北戴河療養院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