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茶文化論文
一、湄潭茶文化產業的比較優勢
湄潭民間茶文化豐富,茶俗茶禮普及。湄潭縣是我國茶葉主產區之一,茶葉是湄潭縣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湄潭產茶、飲茶歷史悠久,各種民間茶俗文化也源遠流長。逢年過節或結婚喜慶,普遍以茶、酒為禮。無論在城鄉,“客來敬茶”已成為普遍的禮儀,各種與茶有關的習俗豐富多彩。比如在湄潭縣至今還流傳著喝“油茶湯”、吃“油茶稀飯“”油茶湯圓”等與古人“飲茗粥“”擂茶”相同的飲茶習俗。茶文化研究成果初成,文化氛圍漸濃。進入21世紀以來,湄潭縣成立了茶文化研究會,針對湄潭茶葉發展歷史和茶文化資源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工作,并編撰出版了茶文化專題圖書《茶的途程》《茶國行吟》等,引起社會和業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大型紀實圖書《茶道無邊》《茶人訪談錄》也即將出版。茶旅一體化方向明確,后發態勢喜人。由浙江大學駐湄辦學的遺址,包括浙大師期關注生當年居住或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諸如文廟、萬壽宮、西來庵、永興浙大教授樓等文物和城區、城郊。各處勝景遺跡,遍及百里秀美湄江河畔,均因茶而顯。坐擁世界最大連片茶林的“茶海”和世界吉尼斯認證的“天下第一壺”地標,更是寶貴資源。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湄潭新農村建設取得引人矚目的成果,近年方興未艾的鄉村旅游,幾乎都離不開茶業。
二、茶文化產業園項目功能定位建議
1.茶工業遺產保護區
以縣城南郊民國中央實驗茶場場部舊址(萬壽宮、水府祠)、貴州省茶葉研究所舊址、貴州省湄潭茶場舊址、湄潭茶場制茶工廠舊址、桐梓坡茶樹品種園等為核心區,另包括地處湄江鎮的湄潭茶場囤子巖分場舊址、湄潭茶場五馬槽收青室舊址及打鼓坡2.20畝密植免耕科技茶園、永興茶場制茶工廠舊址和永興茶場三隊綜合辦公樓及永興茶場2.30畝豐產茶園等,對其不可移動文物建筑進行維修保護,對其設備設施等按生產工藝流程進行整理復原后規范安裝,并修建相關配套保護設施后,將其對外開放,吸引外來人員參觀了解湄潭乃至貴州茶工業發展歷史。
2.茶產品加工貿易區
本區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工業園區重點茶葉加工企業為核心,盡量將新建茶葉加工企業在此區域內集聚,形成茶產品加工產業園集聚區。另一部分以“中國茶城”綜合市場為核心,將茶葉銷售企業在此匯集,形成茶葉專業貿易和中心交易市場。
3.茶科研試驗培訓區
以桐梓坡茶樹品種園(貴州省茶葉種質資源圃)和原湄潭茶場子校舊址為核心,將原湄潭茶場子校舊址改造修建為茶葉科研培訓中心或基地,并修建完善其他相關配套設施,為全省提供茶葉科研培訓服務。
4.茶生態觀光旅游區
以象山(打鼓坡)茶園為核心,另包括永興萬畝茶海、核桃壩、金花、龍鳳、云貴山等生態茶園,修建完善觀光旅游配套設施,整治區域內人居環境,形成風光優美的茶文化生態公園,吸引外來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和休閑,感受茶文化生態的魅力。5.茶生活休閑體驗區本區也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以老湄水橋至苦練塘一帶為核心,利用湄江河水資源優勢,在桂花湖引水渠兩岸修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群或步行小街等,形成“廊橋水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利用其房屋建筑開設茶館、茶藝館、茶樓等,集度假、休閑、旅游為一體,吸引人們在此居住、品茶、觀看茶藝表演和大型茶文化文藝表演等。另一部分以三道河為核心,充分利用三道河自然風光和農業資源,建設原生態農耕文化保護體系,植入湄潭乃至全省各民族茶俗文化元素,打造民族茶俗文化活態展示區,讓游客置身其間,親身體驗民族茶俗文化。
三、近期和遠景規劃設計
根據建設規模,分近期和遠景設計規劃。
1.近期設計規劃:時間1~2年
(1)搭建“湄潭縣茶文化產業園”管理中心,完成市級文化產業園申報工作。(2)制定《貴州湄潭茶工業舊址和茶文化遺產保護方案》,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做好省級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調查統計和整理完成可移動茶文物資源,完善保護區內基礎設施建設。(3)制定《貴州湄潭茶文化產業園建設規劃》。(4)完成茶產品加工貿易區內中國茶城綜合市場主體工程及茶文化信息中心建設,整合工業園區重點茶葉加工企業參觀旅游線路及產業文化資源。(5)完成茶文化資源展示區內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中心館館舍的設計方案和項目建設用地土地征用、拆遷、整理。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可移動茶文物資源,編制完成陳列布展大綱,做好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信息中心的布展工作。(6)完成茶科研試驗培訓區、茶生態觀光旅游區、茶生活休閑體驗區內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和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建設用地土地征用、拆遷、整理工作。
2.遠景設計規劃:時間3~5年
(1)完成省級文化產業園申報工作。(2)將茶工業遺產保護區內重要的茶工業舊址申報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逐步申請國家文物保護資金,對其進行全面修繕保護。(3)繼續完善好茶產品加工貿易區內中國茶城綜合市場延伸工程及其他相關配套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工業園區茶葉深加工企業的建設。(4)提升并全面完成茶文化生態博物館內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中心館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并全面對外開放。(5)逐步實施和完成茶科研試驗培訓區、茶生態觀光旅游區、茶生活休閑體驗區各項具體工程建設。
湄潭茶產業欣欣向榮,茶文化積淀深厚,茶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對于湄潭茶文化產業項目目前尚處于思路發端之初。即使如此,如果能夠按照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結合好湄潭實施“四大戰略”目標任務的實際,用好用活湄潭茶文化資源稟賦,下定決心、科學規劃,建設“湄潭茶文化產業園”,實現湄潭特色文化的自覺、自信,目前應也正逢其時。
本文作者:牟維 單位:中共湄潭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