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藝術理念論文
一、當代工藝美術學學科理論建構概況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工藝美術理論研究漸漸從以往對大的理論構建的探討發展到對專題性研究的強調與大的理論框架下的子學科體系構建,也更加注重學科間的互動與工藝美術教育的發展,將工藝美術的發展與市場需求相聯系,從而構建出新時代工藝美術發展之路。
二、從學科理論到教育實踐
工藝美術教育是工藝美術理論的拓展與實踐。工藝美術教育在工藝美術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教育體系,對教育方法、教育觀念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用工藝美術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同時,依靠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方法不斷促進理論的完善與發展。
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成為我國工藝美術學研究的最高學府,一系列關于現代中國工藝美術教育的探索也隨之展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之初,對其辦學思路和教育側重點問題有過一次爭論。盡管由于當時政治局勢的影響使得這次爭論并不充分,但針對這種分歧龐薰?、雷圭元等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龐薰?認為應當根據人民的需要和師資力量的特長進行選擇。張道一先生主張將學院辦成一個能夠代表中國的工藝美術的中心。在龐薰?、雷圭元等學者之后,張光宇、張仃、陳叔亮倡導民族化裝飾藝術人才培養思路,他們主張以民間美術為側重點,有選擇地學習傳統,更多地強調工藝美術的審美作用,注重師徒制和工作室制的教學形式。盡管后來有學者批評他們片面地追求工藝美術的審美性,但是他們的辦學思路的確符合了當時的社會需求,促進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發展。80年代之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辦學方針逐步轉移到工業設計上來,按照社會需求開設新的專業課程,強化基礎教學,重視形態結構學的研究,注重產品實用性的開發。
除了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中心的工藝美術教學探索以外,許多高校和學者也對工藝美術教育提出過一些有益的見解。例如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張道一先生針對當時工藝美術教育體系不健全的現狀提出“一二一”教學法。“一二一”教學法主張在四年的工藝美術教育中,第一年注重學生美術基礎的培養,之后的兩年加強學生的專業學習,提高學生專業水平,最后一年鞏固強化學生的整體修養。“一二一”教學法強調基礎教學,主張將傳統手工藝課程納入高等教育之中,將史論課程與專業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整體理論水平和思辨能力。由于1997年國家正式用“設計藝術學”取代了“工藝美術學”,而工藝美術和設計在實際上是一致的,因此現代的工藝美術教育實際上是以設計教育的形式進行發展的。眾多學者在工藝美術教育上的探索造就了今天設計教育的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2300余所高校中有近千所開設藝術設計和相關專業課程,每年都有數十萬的設計類畢業生走向社會,現在設計類專業已經成為全國發展最迅速、人氣最高的專業之一。在我國設計教育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設計教育在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首先,各高校不顧自身發展實際,盲目跟風開設設計類專業,導致師資力量不強,教學基礎設施和課程體系不完善,缺乏學科特色;其次,生源質量良莠不齊,由于許多學生是在高考前臨時突擊繪畫進入高等學府的,因此導致設計類專業的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普遍不高;第三,課程內容老舊,缺乏國際、校際間的學術交流,“產、學、研”關系松散,無法滿足設計產業發展需求。因此有學者將當前設計教育的現狀比喻成一個氣泡,外表光鮮卻一觸即潰。
三、對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的思索
1.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的原則
根據工藝美術學科教育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新形式下的中國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應當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工藝美術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不但涉及工藝造物自身的發展規律和體系構建,同時還涉及學科間的互相滲透與交流,而學科建設更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理論體系的建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到專業課程的設置、師資力量的統籌、“產、學、研”關系的梳理等方面都是互相聯系、相輔相成的,這就要求我們要用系統的眼光來對待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根據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工藝美術學的學科特點,綜合考慮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研究,從而更加整體有序地開展學科建設。
(2)科學性原則??茖W性原則要求對學科發展規律的把握與對客觀實際的遵循。新事物的產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自身發展規律的引導下有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也不例外。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要求我們在總結前人觀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科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方法進行探索,力圖在一般性學科建設規律指導下找到工藝美術學學科自身建設的發展規律,科學處理學科要素之間的關系,從而保持學科建設平穩發展。同時還要求高校認清自身的客觀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發展的比較優勢與發展潛力,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突出教學重點,優化學科布局,打造自身的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切忌盲目跟風。
(3)創新性原則。創新不但是工藝美術學學科發展內在規律的要求,也是市場和社會對工藝美術學學科的要求。創新性原則要求我們在當前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加強國際、校際間的學科交流與合作,關注學科理論前沿,有計劃地引進先進的觀點和方法,不斷進行方法創新和理論創新,走出原有框架,創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型學科機制。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努力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加強學術梯隊建設,完善學術研究隊伍體系。學科建設的基礎是理論建設,理論建設的源頭在人才培養,因此在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中,學術研究隊伍的培養一直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雖然從總體上看,我國工藝美術學學術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理論研究也不斷深化,但如果落實到各個高校就會發現其學術研究隊伍落后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一些剛開設設計類專業的高校,由于其缺少理論與人才的積淀,使得其工藝美術學學術研究隊伍一直處于捉襟見肘的狀態,直接影響了自身學科建設與教育實踐的發展。因此,完善工藝美術學學術研究隊伍體系迫在眉睫。完善學術研究隊伍體系不單純是指提高學術研究的人數,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層次明確、結構合理、專業素養高、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學術梯隊。學術梯隊不但可以提高學術研究的系統性與科學性,同時也可以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形成自己的學術研究核心。學術梯隊的建立首先需要一個有著很強的學術研究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成就,有著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同時需要分層次、有重點地培養學術骨干,引進和穩定高層次人才,在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建立適合本校的工藝美術學學科研究思路,在整體思路的指導下,利用青年人才充實學術梯隊,建立完善的分配和考核制度,從而為學校的工藝美術研究提供人才保障。
(2)提高資源利用率,完善教學環境。完善的教學環境是學科建設的重要保障。當前很多高校的工藝美術學教學環境并不完善,缺乏配套的教學設施,重復投資和經費短缺的現象嚴重。要營造一個完善的教學環境,首先必須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不但將現有的資金、設施進行合理配置,還要綜合研究國家關于學科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區域社會發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一切便利條件完善教學環境。其次,要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創造良好學術氛圍,在推動學術研究的同時鼓勵師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實踐中產生新的思想,完善學科構架。第三、合理加大經費投入,完善教學基礎設施,開設一定數量的手工作坊和工作室,完善圖書館和資源數據庫的建設,同時加強與市場、用人單位的聯系,為工藝美術學學科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本文作者:任柏安 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