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藝術理念論文
首先,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廣泛吸取相關領域知識,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發揮主導作用。
教師首先要有創造性的教學,一節富有創造性的課會富有魅力,在教學中教材內容確定以后,教師的工作就是解決形式問題,用什么樣的形式來講課,既要傳授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是一節課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很注重教師課堂上對于工藝設計作品的闡述和分析,換個時間和地點,學生的反應卻沒有一點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情感想象,完全是一種移植,這是老的教學模式的弊端,聽任這種態勢的發展,將大大不利于為我們現時代的工藝美術設計教學。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教師應解放思想,不拘與傳統觀念,樂于接受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改革中勇于創新,運用獨特思維方式。比如在《裝飾美術字》教學中,字體結構是難點,學生難以掌握。我們可以把數學分式概念(比例、平行線、對比、均衡等)引進,指導學生合理安排筆畫位置,克服難點,提高效果。在意識品質上,教師要不斷培養自己的進取心和好奇心,為學生在渴求和探索知識的道路上樹立榜樣。尤其是在教師的專業素質方面,更應該不斷進取積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助于教師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調整課堂教學的模式,讓工藝美術教學真正起到素質教育的作用。中國古代文論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意象”,象是意的寄托物,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這個概念傳授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審美知識體系,使學生學會運用多元思維方法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其次,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及主體性,讓學生認識到協同發展的重要性。
構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著主動構建知識的工程,而不是將課本知識和教師的只是簡單的裝入學生的頭腦的過程。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扭轉“一言堂”的模式,積極創設情景,挖掘教學內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學生心里的東西,在一定審美氛圍中讓學生輕松接受新型刺激,激發想象能力。想象力是創作的源泉,在想象力的驅動下,學生的創作能力得以發展,這樣的作品是學生自信心發展的動力。學生自信心的增強會直接激勵學生更加主動的去創作作品,長此以往,這樣的良性循環對學生意志品格的形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還要有意識的利用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培養其競爭意識,號召學生“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正處于少年爭強好勝的心里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他們的這種意識,有意識的運用分組教學法,作品展示法等,讓學生進行自我對比自我評價,從而達到自主積極的學習的目的。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的有益的輔助手段。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的主體性,就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到社會中去鍛煉。如在廣告裝潢設計課程中,在講授過基本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就應有意識地布置學生市場調研,了解產品包裝、廣告、圖形、文字的構思、構圖及其制作過程,并且鼓勵學生到廣告公司親自動手實踐,在制作工程中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能力,縮短了學生與社會的差距,開拓了視野,積累了經驗,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也非一蹴而就的。
人們頭腦中都有一定的思維方式,而定向思維方式是創新思維的天敵,生活中只有摒棄定向思維,才能發現平常實物下的不平常,才會“不走尋常路”,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另外,鼓勵學生多欣賞優秀設計作品,鼓勵他們大膽的進行情感想象,多角度的感受藝術形象,也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一條極佳途徑。
誠然,工藝美術學科素質教育只是學生整體素質教育中的一個極小的組成部分,但絕對是不可缺的。終身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工藝美術教育培養的學生呢,當然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所教授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不是對美術作品的量的積累,而是從中感悟藝術形象內在的意,以此來磨練自身的思維習慣和情感想象能力,并且最終達到對學生人格形成和完善的人文性素質教育。
本文作者:葛明亮 單位: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