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通識教育論文
一、“通識教育特別工作組報告”內容概要
2007年2月7日,哈佛大學在其學校網站上公布了“通識教育特別工作組報告”,這是哈佛歷時3年的通識教育課程改革的最終報告。此報告書?熱蒞??甯霾糠鄭旱諞徊糠鄭和ㄊ督逃?腦滌珊屠砟睿壞詼?糠鄭嚎緯痰哪勘輳壞諶?糠鄭嚎緯躺柚茫壞謁牟糠鄭夯疃?難?胺槳福壞諼宀糠鄭嚎緯痰氖凳?
(一)第一部分:通識教育的緣由和理念
報告中指出哈佛要實施通識教育,因為它是一種有用的教育,一種為學生的未來人生做準備的教育。哈佛的使命是: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通過通識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引領其美好人生和創新生活。。要實現這一偉大的使命,通過通識教育(1)使學生們以前認為很熟悉的東西不再熟悉。(2)使學生以前已經接受的東西要重新思考。(3)學生已經確定下來的取向要重新擬定。此次哈佛的通識教育改革,目的是要協助學生們理解和肯定世界的復雜性,并深刻體會自己未來在這世界上的角色。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包含四大內涵。(1)繼承自由教育傳統的理念;(2)培養有教養的人的理念;(3)增強大學凝聚力的理念;(4)平衡選課自由與組織秩序的理念。哈佛大學花費如此多的精力和財力推行通識教育改革,是希望本科生經過四年的學習后,能用嶄新的眼光看待問題,以獨立分析的能力思考問題以及用批判懷疑的態度重審問題。
(二)第二部分:在通識教育理念指導下確立了通識教育的四大目標。1.第一個目標,訓練學生積極地參與公眾事務。2.第二個目標,使學生們知道他們是藝術、觀念和價值傳統的產物,而同時也參與塑造這些傳統。3.第三個目標,讓學生們能批判性地而又具有建設性地應對變遷。4.第四個目標,訓練學生有能力了解言行的倫理方向。
(三)第三部分:課程設置
上述理念與目標都體現在八大向度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哈佛課程由三大要素組成:主修、選修、通識教育。主修使學生追求某個特殊領域上的專業;選修使學生探索他們主修外的其他領域及拓展興趣;通識教育則嘗試結合哈佛所學能為畢業后的生活做準備。為了達到通識教育的目標,哈佛大學將通識教育的范圍分為以下八個向度。從表中可以看出,哈佛大學所規劃的各向度顯然是將知識與關心自己周遭的世界合二為一的作法。八大向度中自然科學的研究是為了尋求真理,而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是追求善和美。該課程體系體現了兩者相互補充,完美結合。
(四)第四部分:活動導向的學習
根據哈佛大學的思想,通過推行以活動作為學習的目標,可以幫助學生將他們課堂中所學的內容形成他們的課外活動。即:活動也可以達成學習的目標。哈佛大學希望借助活動導向的學習方案,鼓勵學生結合課堂上的專業學習與課外活動參與,達到學習與個體經驗及生活密切關聯的目的,拉近自身與社會的距離,也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使學生能在學習專業中發展多元潛能,落實全人教育,生活教育的通識精神。
(五)第五部分:課程的實施
報告在該部分中包括了3方面的內容:(1)課程的開發。(2)課程的管理。組成一個全新的通識教育常務委員會專責管理通識教育課程。(3)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在校期間,需要培養和訓練他們通過參與教學實踐和教學實訓,成為各種教學工作的配合者。
二、哈佛大學核心課程改革對我國的啟示
(一)我國通識教育課程現狀
從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較中,我們看出兩者的不同之處,美國高等教育也給予了我們一些啟示:在基于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從美國通識教育中借鑒其成功經驗,吸取其能為我所用的精華部分,改革我國通識教育課程設置,使我國通識教育課程更科學,更合理。就我國通識教育課程的現狀來看,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時數各有不同,比如中國科大通識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為49.7%,清華大學通識學時占總學時比例為40%,北京大學的通識課程計劃中,文科生通識學時占總學時比例35%;理科通識學時占總學時比例32.9%。在通識教育課程設置上,哈佛大學通識學時占總學時比例50%。從這些數據的比較中,看出我國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時數同哈佛相比不算低.但是,課程比例不均衡。人文素養課程所占比例較小。美國大學通識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35%,其中,人文素養課程和選修課分別占通識課程總數的60%和40%,通識必修課與選修課之比為1:0.7。
(二)對我國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的思考
1.制定我國通識教育課程目標。一個高質量通識教育課程應以目標為導向的,具有根本的,基礎廣泛的,漸進式的,連貫的,綜合性的,和嚴謹的特點。我國通識教育的實施有必要單獨制訂通識教育課程目標,以及詳盡的通識教育計劃,明確通識教育課程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地位,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健全人格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當前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目標中還存在忽視對學生最基本的公民素質的培養,因此培養公民素質應在制訂的通識教育課程目標中得以體現。同時還需要考慮以下三方面: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目標要追求大學教育的本體價值;強調培養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全面發展。
2.通識教育課程結構與內容的改進。通識課程內容體系可按照組織者來分,分為國家通識課程、學校通識課程、學院通識課程。可借鑒中美名校通識課程的設置,設立分類必修課程、自由選修課程,核心課程等實施通識教育。①在內容上,增加人文素養課程,比如:西方國家宗教文化、物質與生命、地球環境、宇宙與生命的進化、現代歷史思考、世界經濟趨勢、全球化的希望與危機、世界文化等課程,讓學生了解人類文明在各個領域的成果。通識教育要使高等教育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巨人肩膀上”,直接聆聽知名教授對某些領域的深刻體會與理解;站到文明與發展的前沿,使學生每邁出一步可能就是創新。②通識教育課程還需設置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程。學校教育的成功與否只能通過學生在社會中的表現來加以判定。高等教育應貼近社會生活,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綜合發展、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是通過開放式、創造性的教育,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和能力,而且創造條件讓學生善于深思熟慮,具有理想目標和洞察力,使之成為具有完美人格的、成功的人。我國高等教育在通識教育中也應設置活動性學習的課程,將課堂學習內容同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結合起來。③設置培養批判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課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一些重要的教育咨詢機構如高質量委員會,卡內基基金會,洛克洛克菲勒人文科學委員會等,就開始呼吁和強調批判思維和創造思維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美國高等院校開設了思維科學的課程,在教學中通過參與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中國也于198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文中提到,要培養學生“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就是針對中國學生缺乏創新和創造精神而提出。美國高等院校思維科學的課程設置可為我國所借鑒。④道德教育課程設置。道德教育的內涵已在不斷擴大,不僅包括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關心,而且包括個人對自然,對環境的關心。美國開展道德教育通過三種模式:一種是以宗教教育方式開展;一種是設立公民課程;第三種是不設課程,在各種教學中和課外活動中進行。在我國,開展道德教育不僅僅是設置政治思想品德課,還可借鑒美國道德教育課程的三種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效性。
3.通識教育課程的管理體制。哈佛大學有個專門的教學管理中心,專門幫助學校做課程評估、培訓教員與助教。這是一個獨立機構,以此幫助解決院系層面調解不了的問題,也是提高課程質量的一個重要機構。哈佛的經驗是將通識教育課程獨立出來,在報告的第五部分中詳述了通識教育的課程管理。這種獨立的管理方式一方面明確了這門課程在整個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便于管理;另一方面,這種獨立管理更重要的使開設的課程其內部更具有相關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中國高校可借鑒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獨立行政的方式,成立“通識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通識教育專門管理機構,負責通識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并加強選課方面的指導。通識教育中心的級別至少達到系或院的等級,并給予足額編制和充足資源。委員會成員應包括學校各教學、行政單位主管、有關師生代表、校內外專家等;委員會的職責是負責審議、指導、推動、評估全校通識教育。
本文作者:熊偉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