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建設論文
一、發展現狀與問題
由于水利風景區類型單一,開發模式也因此受限,旅游項目類型較為單一,具備參與性、競技性等有特色的水上旅游項目較少。江西省內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等五大河流,構成一個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因此江西水利旅游資源分布相對不均衡,據《江西省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年)》對江西省旅游資源的普查統計顯示,環鄱陽湖旅游圈集中了江西50%的旅游資源。江西省大多數水利風景區缺乏有效的宣傳和管理,加強水利風景區的宣傳工作迫在眉睫。對于比較偏遠的水利風景區,可以周邊知名度高、開發經驗豐富的旅游景區、旅游線路為依托,實行捆綁式營銷,帶動水利風景區旅游發展。
二、發展潛力分析
1.區位與市場
近年,國內旅游是江西旅游客源市場的主體,假日旅游、生態旅游等增勢迅猛,對國內客源市場,主要是以本省和港澳臺地區、上海、浙江、廣東、福建、湖南等地為主的一級客源市場,以江蘇、北京、山東、湖北、河北等為二級客源市場。
2.資源
江西省旅游資源豐富,已初步形成以“四大名山”(秀甲天下廬山、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峰林奇觀三清山、道教祖庭龍虎山)、“四大搖籃”(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人民軍隊搖籃南昌、共和國搖籃瑞金、中國工人運動搖籃安源)、“四個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鎮、千年名樓滕王閣、千年書院白鹿洞、千年古剎東林寺)和“一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一村”(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一海”(西海)、“一峰”(龜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等為主體,形象鮮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體系。在此基礎上,江西省境內江河交織,湖庫羅列,水利風景旅游資源亦十分豐富。應充分利用江西省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水利工程資源,將兩者進行結合,使之共同發展,以展山體之雄偉、水域之秀麗,使山水旅游相輔相成、交相輝映。
3.機遇
近年,在水利部的積極倡導推動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大力開展水利風景區建設,積極推進水利旅游、紅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隨著2011年中央1號文件的出臺,水利事業進入大投入、大建設和大發展的黃金時期,水利風景區建設也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2012年10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召開了全省山水旅游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推進山水旅游發展工作。會議對《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山水旅游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進行了部署,對水利風景區建設和水利旅游發展給予了重點強調。
三、發展戰略定位
1.戰略目標
推動水利旅游由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復合型轉變;重點發展環鄱陽湖生態旅游圈、水利文化博物館等生態旅游,同時結合江西特色紅色旅游,打造江西特色水利風景區;以水利風景區旅游的發展帶動酒店業、餐飲業、運輸業等相關服務產業發展,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
2.戰略布局
以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依托,努力發展高質量的國家級、省級水利風景區;以交通干線為發展軸,構建合理的水利風景區空間結構網絡;以“一湖五河”(即鄱陽湖、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及修河)為脈絡,全面構建江西省水利風景區旅游網絡。
四、發展結構分區
依據江西省的水域分布及地域特色,江西省水利風景區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大區:環鄱陽湖生態與水利文化區、都市沿江休閑區、自然山水風光區、紅色搖籃探尋區、民族風情體驗區。
1.環鄱陽湖生態與水利文化區
依托江西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背景,結合鄱陽湖水利旅游資源的分布狀況,以生態旅游與水利文化為切入點,建設環鄱陽湖生態與水利文化區。主要代表為鄱陽湖水利文化博物館及“三個基地”。
2.都市沿江休閑區
以南昌市“一江兩岸”游覽區為核心,圍繞“中國水都”的形象定位,結合五湖風光(主要包括艾溪湖濕地公園、青山湖風景游覽區、象湖風景區、八大山人梅湖景區、瑤湖高校園區),建設“五湖連通”工程,把南昌建設成為國內領先水平的濱江城、濱湖城和山水城市。
3.自然山水風光區
依托“四大名山”已有的旅游影響力,在其旅游輻射范圍內結合條件優異的水利風景區,構筑山水和諧的旅游環境。主要代表有泰和縣白鷺湖水利風景區、星子縣廬湖水利風景區等。
4.紅色搖籃探尋區
江西省是全國聞名的紅色旅游勝地,依托這些區域優勢,重點發展具有紅色背景的水利風景區。紅色搖籃探尋區的主要特色在于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主打觀光、紅色旅游牌,向游客展示獨特歷史背景下的水利文化,主要代表有井岡山市井岡湖水利風景區。
5.民族風情體驗區
以贛州市區為中心,包括贛縣、南康、上猶、崇義、大余等旅游區,贛南客家風情濃郁,在突出千年宋城、客家搖籃與華夏梅國特色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客家風情水利風景區,融入客家文化,將山水風景和民俗風情完美結合。
五、對策與建議
1.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地方政府特別是水行政主管部門作為水利風景區的業務指導及監管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規劃為重點對各水利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實施監督。第一,應以規劃為龍頭,依法高效管理。規劃一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動,嚴格按規劃進行建設。第二,嚴格按照分期建設規劃,逐步完善風景區的各項功能。將每個景區中的核心區作為整個水利風景區的啟動區,逐步完善其各項功能和結構。第三,貫徹基礎設施先行的指導思想。先地下,后地上,先水域,后陸域,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
2.建立健全旅游資金支撐體系
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支持各類民間資金投資旅游業,并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扶持,如土地租用、配套費征收、稅收減免、旅游行業管理;要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需要,從國債、銀行信貸、專項資金、社會資金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以改善旅游區的基礎和服務設施狀況、生態環境狀況,使旅游區能發展起來,不斷壯大。
3.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水利風景區開發要自覺接受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與指導,嚴格執行上級頒布的法規條例和管理辦法。應建立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機制,對非法經營和擾亂市場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還應設置旅游投訴箱和投訴電話,維護旅游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4.大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旅游區的開發經營管理需要選拔高素質人才擔任。可通過自行培養、社會招聘或從外界引進;對一般管理人員可以從正規旅游院校畢業生中招聘:基層旅游服務人員都要接受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按照需求規范服務內容和形式,不斷提高其文華素質和業務水平。
本文作者:孫琳 單位: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