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物流管理論文
一、專業課程存在問題
通過筆者調查,目前廣東省的很多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實訓和專業綜合實訓比較弱,很多校企合作停留文字層面,或者通過個人關系在維護,在整個合作過程中,多數企業都是把這種合作模式做為負擔,企業需要學校提供的服務教少,而學校則需要企業提供實習、參觀講解以及外聘老師,合作不對等造成合作關系不穩定。課程或者專業綜合實訓不能與行業對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核心課程實訓項目少。目前,我校物流專業建設經過示范專業平臺的建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處于國內的前列,但是由于專業教師對行業掌握的欠缺,以及物流專業本身的復雜性,造成各門課程的實訓和專業實訓存在實訓簡單,或者無法模擬實際業務的問題。
2.實訓教師缺乏,實訓項目與行業相差較遠。作為新興的專業,高職物流教育普遍缺乏師資,具有物流多行業工作實踐,了解物流企業運作的能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則更為缺乏。有些學校就算執行了相關的鼓勵政策,教師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了解市場行情,所以開放的實訓項目都是針對應該掌握的內容而開展的實訓,沒有按照整體的人才培養方案,逐漸落實到各門課程中。
3.雖然實訓室建設投資加大,實訓整體水平低。目前隨著各級政府對文科類相關專業的重視,很多學校物流專業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學校建立了物流專業實訓室,而且2012年,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物流專業就達54所學校,每個學校,一方面,是大力的專業建設投資;另外一方面,則是建設完的專業實訓室空置率高,開出的實訓項目無法與企業對接,整體實訓水平較低。
4.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深層次的實質性合作項目企業積極性不高。目前,校企合作越來越受到學校管理層的重視,學校的校企合作單位越來越多,但是這些物流企業只停留在簡單的層面,老師帶領學生到物流公司、港口、車站、倉庫配送中心進行參觀,讓學生對物流有個感性的認識,只是了解物流這個行業的大概工作,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二、創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構建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物流專業的特殊性,但是很多課程很難通過簡單的參觀、講解達到了解市場的情況以及目前實訓存在的多種問題,我們規劃設想的方案則可以確保廣大在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掌握各類企業的經營模式、盈利情況、發展前景、業務操作,為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選擇將來就業的行業,更加帶著工作的目的性去學習,確保學生在校園學習過程中就掌握各類物流企業的運作。
1.學生培養思路及方法。建議在一年級的時候主要學習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各個物流子行業的市場基本情況;第二年開專業課的同時,讓學生到企業了解各類企業基本盈利模式和運作模式,并且這些學生可以選擇在學生的咨詢公司進行兼職業務操作,深入學習和跟蹤不同的物流業務。到第三年的時候,學生基本可以完全勝任相應的崗位,無論論文撰寫還是畢業創業,學生都可以應用自如,完全達到了專業培養的目標。
2.校企合作完成實訓內容組織。根據物流專業培養方案,學生應該掌握生產企業的分銷配送體系,掌握各類運輸配送的運作,掌握倉庫規劃與日常的管理,掌握報關業務,同時根據行業的特點,有些物流輔助行業比如拖車、國內運輸競爭已經非常火熱,基本沒有利潤的空間,咨詢公司目前開展的主要業務包括國際快遞服務、國際海運整箱、國際海運拼箱、保稅物流相關業務、中港、中臺快遞。
3.校企合作模式設計。物流專業學生畢業生主要的畢業去向都是在貨代、快遞、第三方物流等公司,而且通過調研發現,大部分學生從事文件、操作、業務等崗位。而且行業內有些公司是負責做同行業務,有些是專門做直客生意。考慮到目前物流企業魚龍混雜,每類物流供應鏈上真正有優勢的企業不多這種情況,所以必須精選供應商。在物流需求市場上進行挖掘業務,最后公司通過對客戶進行考察、咨詢,為客戶量身定做最合適的物流服務,并且選擇合適的物流公司為其提供服務,實現優化其物流供應鏈服務的目的,具體業務流程如圖1。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學生是整個運作的主體,可以采用畢業生和在校生相結合的模式,畢業生負責公司的整體運營,在校生則可作為兼職員工,負責各類物流業務的開拓,在開拓業務過程由合作的企業進行逐步的培訓,在承攬業務及業務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進步;教師做為企業的顧問,主要幫助咨詢公司選取資質好的,同時能給予學生實習、參觀、接納畢業生的企業,同時由學校和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企業可以參與指導學校課程的開設、人才培養的方案,提供教師等方面和學校合作。在整個的合作中,學校培養了更加適合企業需要的學生,不斷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教師掌握了各類物流企業的運作,更加深入了教學內容,學生在學校確實學到了各類物流企業的經營方式,為創業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合作的企業則降低了營銷成本,獲得了更大的業務量和更好的利潤,并且在行業內的知名度穩定提高。
本文作者:孟軍齊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