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视频一区-日韩欧美三区-日韩欧美群交P内射捆绑-日韩欧美精品有码在线播放免费-成人免费一区二区无码视频-成人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视频

SCI期刊 | 網站地圖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頁 >  建設規劃論文 ? 正文

論析新城市主義運動的發展及其反思

2021-4-9 | 建設規劃論文

一、新城市主義運動理論框架

主要包括傳統鄰里社區開發(TND)和使用公交的鄰里社區開發(TOD)兩方面。TND模式注重建筑細節、街區設計及社會、經濟和環境,偏向城市設計層面;TOD模式關注居住、商業單元間的緊湊開發,重視區域間的交通聯系。新城市主義原則按實踐尺度分為三個層次:(1)區域:大都會、市和鎮(theregion:metropolis,cityandtown);(2)鄰里、分區和走廊(theneighborhood,thedistrictandthecorridor);(3)街區、街道和建筑物(theblock,thestreetandthebuilding)。三個層次九條原則,對不同維度的實施策略提出簡要構想[5]。第一層次重視大都會中小單元的環境、經濟和文化聯系,并設置發展邊界;第二層次作為發展和復興城市的重要空間元素,以緊湊、適宜步行和功能混合的設計為核心;第三個層次強調應保證環境安全、鼓勵步行、借助鄰里關系來保護社區[6](圖1)。吉爾提出實現新城市主義的四種方式:(1)傳統街區設計(TND);(2)公交導向設計(TOD);(3)城市村莊沿用傳統街區設計原則;(4)精明增長。

二、進階中的新城市主義運動

1.新城市主義運動發展階段

新城市主義運動萌芽于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正式形成,運動發展歷經四個階段。(1)萌芽期:1970年代,借鑒城市美化思潮、田園城市、現代主義派、鄰里單位、城市活力再生、緊湊城市等理論基礎上,新城市主義理論開始萌芽[3]45-46。形成以問題為導向,重點關注城市蔓延的美學缺陷及尺度概念的時代特征;(2)準備期:1980年代,新城市主義運動逐漸走向正軌。設計思想在專業領域內逐步凸顯,于此利昂克里爾、杜安伊和齊貝克夫婦等人功不可沒[3]45-46。該時期的新城市主義主要利用實踐項目推動理論框架的豐富與完善。(3)形成期:1991年,里程碑式文件——“阿瓦尼原則”(TheAhwahneePrinciples)誕生,其后卡爾索普(Calthorpe)等學者撰書定義新城市主義[7]41,1993年,第一屆“新城市主義代表大會”(CNU)召開,新城市主義理論正式形成,三大核心思想得到確立與鞏固。(4)推廣期: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學者對理論體系進一步更新補充,諸如,2002年,伊利莎白和杜安伊(Elizabeth&Duany)提出斷面(TheTransect)概念[3]55。新城市主義理論開始在世界范圍普遍引用并付諸實施。國內以新城市主義為理念建設了一批地產項目:如深圳萬科四季花城、天津萬科水晶城等。

2.新城市主義運動實踐發展

各階段新城市主義運動實踐活動側重點不同。準備期以社區開發項目為主,盡管理論仍處在探索階段,但早先的一些項目如福羅里達州的海邊社區(SeasideFlorida)等基本奠定新城市主義實踐的基調;形成期伴隨著理論體系的不斷壯大完善,實踐活動也日漸成熟,HOPEVI項目是這時期主要代表;推廣期新城市主義理論與實踐同步多元化,項目類型多樣,包含小尺度的廣場到大規模的城鎮區域空間。在這些項目中,新城市主義核心思想貫穿始終。

(1)準備期——營建良好的交通體系與步行系統:福羅里達州的海邊社區(1981)是最早實施的新城市主義項目之一。該項目產生于社區歸屬感理論盛行的社會文化背景,內部通過設置不同等級的交通系統,形成氛圍良好的居住環境[9]。其中三條斜交街道構成第一級交通系統,二級步行系統以紅磚鋪就,構成三級交通系統的沙丘小徑網絡遍布,成為最受歡迎的步行路徑(圖2)。

(2)形成期——注重資源共享與鄰里交往:早期的HOPEVI(1993)項目特別注重鄰里交往與社區歸屬感的營造。雷切爾(Rachel)針對第一階段項目檢測在新興的以混合收入為目標的新城市主義社區內居民的社區性認知。發現NewHolly項目在整合服務、社區建筑及創造廣泛的社區資源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圖3顯示在整體的社區活動中,三類居民參與廣泛,體現新城市主義社區注重鄰里交往的營造與公共資源的共享。圖4和圖5顯示NewHolly項目自身特點,即分支文學的基礎設施利用率普遍大于其余三者[11]。

(3)推廣期——強調宜居、生態和可持續:紐約的斯卡尼阿特勒斯(Skanneateles)村鎮項目(2010),力求維持村鎮聯動的歷史脈絡及各自的傳統特性。項目占地約48km2,同時擁有約7500的居民。受蔓延開發的侵蝕,小鎮原有的混合使用、步行化和可持續的良好地域景觀日益被“城市氛圍”同化。開發團體圣母大學建筑學院(UniversityofNotreDameSchoolofArchitecture)以村鎮中核心的10個核心區域為重點設計對象,設計理念全方位反映《新城市主義憲章》要義,措施包括:1)倡導村落建設的步行化、混合使用和消費檔次適宜并且類型多樣化的零售分布;2)退還保護農業用地,建設緊湊復合的居住區域;3)采用人工濕地的生態手法處理污水;4)增加娛樂休閑公園;5)提供連接綠化廊道的徒步小徑;6)以便捷的公共交通減少對私人汽車的依賴[12](圖6-圖8)。

3.新城市主義理論發展特征

新城市主義運動實踐的不同類型社區開發項目已付諸實施,包括“海邊社區”(SeasideFlorida)“、肯特蘭德斯”(KentLanders)等取得突破性成功。雖然有批評聲不絕于耳,但新城市主義理論在現階段卻始終處于不斷的自我完善之中。

(1)批判——理論發展的思考

社會各界的多方批判為新城市主義未來的發展提供問題導向型的思考模式。部分學者在研究中指出新城市主義項目費用過于高昂[14]6,主要原因在于建設及市場的綜合作用使得利益導向下弱勢群體利益空間被壓縮。但是,這些批判是否真正與新城市主義在實踐中的弊病相吻合至今尚未在學術界得到有信服力的回應。克利夫(Cliff)回顧并論證針對新城市主義的各種批判,認為很多批判都缺乏說服力,其中的典型即關于新城市主義忽略現代社會和經濟的現實的問題,實際上新城市主義高度關注全球重組、社會變革及后資本主義時代土地發展的動態過程,這些可以在學者會議、書籍等記錄中得到印證[15]268;對于新城市主義的“懷舊”情節,作者并不贊同,反嘲只是一種諷刺,新城市主義理念適用于多類型尺度的空間,不管是高密度的曼哈頓還是郊區的小村莊。與其說新城市主義是一種“懷舊”,還不如定義其為一種對傳統的城市化和公民生活的尊重[15]266-268,理論吸納流行、適應環境和區域傳統元素,并弱化項目激進的部分,即混合使用、混合收入、復雜的地塊和交通組織[16]267并利用最新的結構技術,容納汽車的使用等來建設新的項目[15]268,未來新城市主義的發展應當從中吸取教訓。

(2)吸納——理論體系的完善

CNU的成立,推動新城市主義理論的傳播和體系化。而新城市主義理論原則在實踐之前難以評價優劣,加之理論應用的對象處在動態變化之中,對整個理論體系進行完善顯得非常必要。新城市主義者應該從現代主義的失敗中借鑒教訓,建立對設計理論的交流和傳承的意識[17]54。這方面,DPZ最先編制《理智規范》,但這種硬性的章程未成為廣泛推行的“準則”,證明變動的軟環境承擔作為主導的調控角色。具體設計原則應關注實際項目的反饋和社會變化,適時對策略進行調整。社區規劃中,新城市主義與可持續發展、精明增長等理論所倡導的最終目的是類似的,致力于創造具有“場所感”的空間[18]26,在這個大目標下,可對新城市主義的原則進行有效檢驗。另外,隨著美國“生育膨脹”的一代進入老齡階段,建成環境和規劃、區劃、住房選擇、交通等都受到影響,亞瑟(Arthur)認為老年人和老齡化的家庭對新城市主義的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他們更加需要步行可達性高的居住環境。而研究表明,僅有1/3~1/2的老年群體表現出對新城市主義構造的環境的親睞[19]。就此而言,新城市主義的原則值得進一步推敲。除了理論體系內部的完善,對新城市主義體系的研究還體現出與其他理論思想的互融特征,包括社會生態學、社會資本學、城市形態學、環境與社區心理學及環境與行為研究領域的子學科等[8]794。

(3)保障——理論實施的加固

新城市主義項目實施中保障體制的缺失,致使實施過程中遇到體制沖突、資金不足等嚴重問題,甚至有些新城市主義實施項目被迫停產。新城市主義運動早期,絕大多數設計項目和組織依托于有權勢的人資助而建立。現今,已有學者指出美國現行的地方區劃法和土地發展條理嚴重阻礙新城市主義的推行[18]25。史蒂文(Steven)反對各種類型的土地使用條例,主張撤銷土地管制規定,也不看好新城市主義的發展[20]8-9,但是借鑒他的觀點,新城市主義未來發展避免不了與許多限制條令進行協調。資金缺乏是目前新城市主義實施面臨的又一難題,對此,有學者認為應當改革現行體制,認可并推進CNU的發展[16]264。克勞福德(Crawford)則直接提出構建一個地方政府體系用以推廣新城市主義,具體由規劃、原則、管理者和決策者組成[21]。

(4)創新——理論應用的造血

相比理論產生之初,新城市主義的應用探索趨于多元化,包括與其他規劃體系、設計理論的合作及應用領域的拓寬等。西瓦諾(Civano)是美國圖森第一個大型的“可持續”居住項目,該項目將新城市主義思想與綠化規劃相結合,盡管建設效果存在爭議[22],但不失為一個創新探索。安德魯(Andrew)則在研究中提出關于新城市主義如何實施的問題并未受到重視,而更多的關注集中于新社區的建設,對此,他對在舊社區的建設中選擇性采用新城市主義的原則進行了試驗[23]56-68。

三、批判中的新城市主義運動

新城市主義的批判源于其強化脫離實際的理想模式,因此,在新城市主義的源起、內容到實施等多層面均飽受社會人士的詬病,針對新城市主義觀點源起的反對主體提出的質疑往往是針對城市蔓延影響的辯證思考,這一討論時至今日依然在學界爭論不休;新城市主義核心內容批判認為新城市主義并非是脫離現代主義獨立生存的新理論,而其倡導的混合往往在實踐中成為“混雜”;實施過程中的兼容性、所導致的實施代價、專業與民主的背離、初衷改變、需求忽略及實施效果欠佳為新城市主義運動帶來現實思考(圖9)。

1.源起的批判——反思城市蔓延

新城市主義產生的矛頭直指城市蔓延,將社會問題歸咎于城市蔓延帶來的開放空間、農用土地消減、環境惡化、交通擁擠、蔓延開發相關的高額開銷、甚至郊區隔離引發的社會問題。而霍爾庫姆(Holcombe)研究美國新城市主義對比市場作用的過程中,提出“城市蔓延”并非是造成上述問題的元兇[24]286-290。首先,城市蔓延并未威脅到美國的開發用地。美國只有四分之一的國土用于開發,即使是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城市,其土地開發程度比較低。例如,新澤西的開發度最高,卻只達到34.6%,馬薩諸塞和康涅狄格則分別為27.4%和25.8%[24]286。其次,隨著技術進步,用于種植的土地需求總量在減少。

研究表示,在1950—1992期間,農業用地減少了9.4%,而開發用地增加的幅度少于5%[24]287,綜合而言,農業用地的消減存在自身的動因,而不是由城市蔓延直接造成。再次,美國自然環境占有的空間十分富余,蔓延對自然空間的威脅并不成立。新城市主義倡導較高密度的土地開發,而有學者通過研究空氣、水體的質量和土壤污染物等環境質量和人口密度的關系,發現高密度的開發往往導致更嚴重的環境問題[24]287-288。那么,蔓延在這方面明顯功大于過。最后,交通擁擠問題或許是人們對城市蔓延最明顯的責難之一,但是交通量隨著區域的擴張而增加是必然的。人們不斷逃離已經擁擠的片區,繼而形成另一個擁擠的環境,這種“解決的策略”才是擁擠形成的主導因素。未來交通工具具有高頻度使用趨勢,那么新城市主義主張增加人口密度必然會使問題更加惡化[24]289-290。

2.內容的批判——本質與表現的探索

(1)新城市主義與現代主義關系

新城市主義的產生與現代主義批判密不可分,但是從邁克爾(Michael)等對兩種理論的研究來看,前者較多繼承了后者的傳統,包括模仿雅典憲章的理論組織機構和措辭框架,參考建立好的城市形態與理想城市價值觀的關系等,后來新城市主義甚至非常肯定CIAM作為意識形態的啟蒙者的地位[17]43-48。兩個實例雖然存在較多差異,但是本質上都認為城市形態對社會行為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表2)。吉爾也認為新城市主義并沒有結束現代主義派,它保留了規劃師和設計師作為專家的模式,依賴于規模擴張型的經濟,妥協汽車的使用和日益增加的消費欲望,并把規范和規則做為控制社會的指導,就此而言,新城市主義近似于對歷史的再次倒戈(圖1-圖11)。

(2)風格和主張的問題

新城市主義的懷舊情結和空間決定論的質疑以早期的HOPEVI項目最為突出。外界批判尖銳地指出,過分依賴設計策略來解決頑固問題是絕對不可行的,現代主義派的很多失敗案例已提供最好的前車之鑒[8]791-793。此外,新城市主義倡導與街區的其他使用功能相結合提供經濟住宅,把保障性住宅與商品性住宅相混合,使貧窮居民集中于公共住宅中,這種做法存在引發社會動蕩的隱患,受到很大程度的反對,混合未必就能解決社會分異和不平等問題[3]63-64。社區內部的關系和交流是新城市主義關注的核心層面之一。大衛•布萊恩(DavidBrain)則認為,社區文明才應該是最終目標,它包含的公平性是新城市主義的社區所沒有的,而這點恰好隨著社區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25]。

3.實施的批判——廣泛而全面的質疑

在美國,新城市主義運動的實踐始于上世紀80年代,而實施過程中,除了收獲良好的“海邊社區”和NewHolly等社區,大量的社區在實踐過程中,產生與現行政策不兼容、實施代價高昂、原有承諾迷失、真實需求誤解及實施效果背離等方面的缺陷。導致缺陷產生的內因體現為新城市主義自身的理論和原則的不足,外因體現為實施過程中的開發費用、政策等動態因素。而大量學者的批評指責為我們辯證的認識和思考新城市主義運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參考。

(1)現行政策的不兼容

在實施過程中,新城市主義表現出與現行的區劃政策不兼容的特點。大部分美國地方政府已經采用土地單一使用的區劃政策,連同土地開發條例,與TND模式的土地混合使用以及一系列設計要求是相悖的[18]25。例如,區劃規定商業區必須與居住區分隔設置,而新城市主義則強調兩者的混合;新傳統性質的開發受到新城市主義強制性的“復古”要求的障礙,而住區建設的用地規模也被設定最小范圍。

(2)實施代價的高昂

新城市主義項目高昂的開發費用是廣受批判的又一個方面。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特殊的設計需求,如便捷的步行系統、交通環境的創造[14]21,此外也與土地市場作用緊密相關。例如海邊社區(圖12),最初該項目的房價在美國任何居住標準中可以承受的范圍,問題在于項目特殊的建設風格大幅度提升了知名度,繼而富人云集,房價上漲25%。另外新城市主義的社區的建設成本也比其他普通社區要高,包括建材、優質的建筑質量、公共場所設置需求等[8]782-784。

(3)“專業”與“民主”的背離

新城市主義的規劃隊伍人員繁雜,很多成員為建筑出生,不同專業擁有相異的思維方式。城市規劃師強調協調,鼓勵受規劃結果影響的人完全參與規劃過程,而建筑師則更偏向于特殊顧客的利益[3]60-65。盡管新城市主義提倡公眾參與,但是實踐卻顯得牽強。庫哈斯也承認市場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公眾的發言權[16]268,新城市主義只是一種郊區藝術,迎合了建筑師和規劃師的意圖[20]11。

(4)原有承諾的迷失

社會和諧是新城市主義追求要點之一,但是這個美好愿景卻給美國現下的城市化帶來新的問題。多元的美國文化難以保證單一同質人群的聚合,不一致性成為新城市主義理念實施并管理復雜多元、日益全球化的社會的強大阻礙[17]43。新城市主義承諾保障弱勢群體利益,但幾十年的實踐卻帶來一些適得其反的效果,文化差異性受到壓制,社會多樣性受到削減,社會分化、蔓延、高昂的市場房價等問題日益嚴重[17]47。迄今為止,很多新城市主義項目被證明在設計和社會經濟成分上相對同質,以部分HOPEVI項目為例,不僅忽略提供公益性的廉價住房,甚至完全破壞這種考慮而提升房價,造成了社會階層進一步分離。但是值得說明的是,政策制定的缺陷,包括高昂的建設費用,均屬于導致新城市主義運動實施不盡如意的外部因素,與自身的理論和原則并無直接關系。同時,麗貝卡(Rebecca)[26]等學者通過對波特蘭和亞特蘭大兩地不同社區類型對比發現,刻意營造具備傳統人居尺度及交通、基礎設施便捷性高的新城市主義社區(Best-planned),社會階層的多元化并沒有想象的高,單純依靠物質形態手段實現社會階層多樣化未必有效(表3)。

真實性的創造也遭到質疑,景觀形式教條化,缺乏設身處地的考慮地域特性,以致進口的新英格蘭褐石出現在加拿大西部,南部風格的村舍則出現在安大略的社區中。開發商為討好富人,建設“鎮中心”和“村莊廣場”,卻忽視這些項目對老城鎮中心和購物中心的影響[3]160-162。

實踐項目忽略城鎮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它們不是完整的城鎮,排斥地方零售服務業,很多項目的交通形式單一,居住者多為富裕的白領職業人士[3]164-166。那未來它是否能持久存在呢?薩拉(Sarah)通過調查俄勒岡州的新城市主義項目新月村(CrescentVillage)的數據(表4),反映倡導混合使用和綜合的鄰里未必能促成不同年齡、種族和收入人群的聚合,這些多樣性對比應答者之前所居住的社區并無明顯差異,甚至出現弱化[27]。盡管新城市主義提倡者強調公眾意見和多種參與方式,但是,實際上他們更多偏重設計專業會議,導致對政策和環境問題的忽略。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在自由市場條件下如何產生和維持經濟活動,而不是人們真實需求[3]162-164。

(5)真實需求的誤解

近期的美國市場調查顯示,人們相對青睞一種更加密集、步行化的居住環境,而現實市場中社區存在形式也并非傳統社區和新城市主義社區非此即彼,最理想的社區形式或許處在兩者之間。對于獨棟住戶,根據不同的選擇標準,實際需求也愈加多樣化,包含豐富多重的社區類型[14]6-7。

現實中,美國很多老城市像巴爾的摩、紐瓦克市、圣路易斯和費城,人口下降急劇,人們更加向往獨棟住房和低密度的生活方式[8]781。這與新城市主義實際項目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有必要對其一貫堅持的原則有所調整。形式多樣化最終目的在于合理的解決人的現實需求。實際情況是,郊區擁有充滿活力的社區氛圍,這點不被新城市主義所承認,人們更青睞私密的后院空間而不是新城市主義所認為的公共空間;汽車相比公共交通提供了更多自由的選擇;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有相異的生活需求傾向[20]8-9,而新城市主義單一的供給是否滿足這些呼喚呢?具體可見汽車與公交出行的對比,前者提供的便捷度在美國各大主要都市區均已得到印證[24]293。25座城市的平均數據顯示,在中央商務區內,對于相同的出行距離,汽車僅耗費公交所用時間的73.6%,而在商務區之外,這一數值達到60.4%。顯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傾向選擇便捷的汽車出行會更加強烈。

(6)實施效果的背離

從新城市主義對美國城市和郊區社區形式影響來看,雖然綜合開發項目數目不多,但是傳統設計要素、宅基地規模和住宅類型的混合等已經越來越為大眾接受,新城市主義具有足夠的社區形式改革能力。而根本問題在于,城市蔓延的問題是否得到真正解決或抑制。新城市主義的市場影響力通常也被指責為薄弱的,常規的開發模式仍然以郊區開發為主導。據美國“萊夫斯調查”,只有10%的被調查者了解完整的新城市主義,75%的被調查者則更希望居住在城鎮里,首選小城鎮的人數只有49%,很少家庭愿意放棄汽車或較大的前院,而且此傾向逐年上升(表5)。推行20年的樣板項目和大規模的媒體介紹并未促進新城市主義得到公眾的了解與認可[3]93-94。

對現有實施效果的極大不滿促使部分學者尖銳地指出,新城市主義只是為郊區化妝而已,汽車導向的模式消耗了城郊的土地卻沒有形成城市[3]93。支持市場作用的學者提出新城市主義應對蔓延存在兩方面問題:(1)新城市主義的目標看似美好,但是由于與市場主導相違,因此難以實現;(2)新城市主義運動倡導的方法與蘇聯模式的中心規劃類似,同樣也難以獲得良好成效。

四、小結

新城市主義運動注重建成環境的空間營造,設計手法詳細具體,涉及了微觀的尺度、設施配備等,力圖重構物質形態環境實現社會公平。物質形態決定論作為美國戰后初期主流城市規劃思想,指導下的城鎮規劃,提倡依靠建筑師或工程師,以城市設計為核心,采用統一的精細程度表達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間形態,同時也包含建筑或其他人工結構環境的設計[28]9。新城市主義在繼承物質形態決定論的基礎上,融入以人為本的人文色彩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思想,具體表現在促進鄰里交流的公共空間、社區氛圍的營造,以及強調城市發展邊界的控制等方面。

然而物質形態規劃論存在故有缺點,尼格爾•泰勒(NigelTaylor)在綜合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涌現的針對物質形態規劃論的批判后,認為城市時刻處在動態變化之中,物質環境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異常復雜,規劃師缺乏對真實世界的本質認識是問題的根源[28]52。同樣,新城市主義盡管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但本質仍從屬于物質規劃的范疇,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上述普遍特征。對于上文提及的關于新城市主義運動設計思想的方面,是否應換以一種“情有可原”的態度呢?畢竟物質規劃本身無法徹底解決真實世界的多重問題,新城市主義也只能在盡其所能的情況下為我們提供一種建設良好環境的選擇和嘗試。解決全局問題的良方還有待未來的探索,所謂良方并不存在完型,而有賴于每種嘗試的互補綜合。

五、反思與啟示

美國新城市主義社區為當代社區建設帶來的啟發作用是明顯的。早期新城市主義項目——海邊社區,其建筑形式深受理論影響,整個平面單元劃分圖案痕跡明顯,步行系統便捷,在經濟上也取得了成功。馬里蘭州的肯特蘭德斯社區中成功地將土地使用和住宅類型混合處理。安德魯(Andrew)通過研究大波士頓地區新城市主義的原則應用中則提出在填充式居住開發中也是可行的,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城市蔓延[23]2。

當前,新城市主義運動處于多種批判思潮影響下的調整完善期。一方面,新城市主義的實踐影響已有所體現,成功的啟發了美國人對于城市和郊區的思考。除CNU之外,“城市土地研究所”(ULI)和美國規劃師協會(APA)等許多組織也合力促進其學術地位的穩固;另一方面,城市蔓延問題卻并未得到妥善解決,形形色色的指向新城市主義的批判歸根到底都是對新城市主義的“新”的強烈質疑,從理論到實踐,不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復古運動。

盡管新城市主義運動后期遭遇的批判同樣是對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城市主義運動提供的僅僅是一種解決策略、一個公式,城市作為重要的變量對最終結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包括實施手段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因此,在任何階段,對新城市主義運動框架進行調整及思考如何實踐都是一種必然。

1990年代新城市主義思潮傳入我國,成為風靡一時的流行語的同時,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將新城市主義視作招商引資等商業行為的理論噱頭,新城市主義建設在我國逐漸演變成與初始愿景大相徑庭的實踐“怪胎”。歸根究底,作為運動傳承國的中國,缺乏的是運動策源地的學術熱情與監督體制。新城市主義本土化的過程中,需要依托專業學會,形成新城市主義實施建設的監督機構,以社會團體的形式廣泛發動公共參與,實現新城市主義由噱頭轉變為建設中的實料。

縱觀中美兩國城市發展歷程,內在文化根基與外在制度變遷差異明顯,人口、文化、地理、制度、經濟等使得“公式”的異地應用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部分在美國看來難以實現的制約因素,在中國卻可以輕易達到,如公交發展對最低用地密度的要求[29];另一方面,我國缺少推動新城市主義實施的歷史及現實條件,諸如美國1960年代興起的“鄰避癥候群”(NIMBY)思潮[29],同時,我國人口環境壓力已遠超過美國,不同于美國郊區化的城市蔓延模式,我國城市化的城市蔓延,其社會根源差異決定新城市主義的實際效用也會大不相同。因此,借鑒新城市主義運動成果的同時,需要社會各界依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對要素進行本土化的處理,避免簡單的照搬套用。(本文圖、表略)

本文作者:張銜春 胡國華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 超碰免费视频公开观看 | 亚洲薄码区 | 日本护士hd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chinese极品嫩模videos | 91夫妻交友论坛 | 午夜福利合集1000在线 | 校园女教师之禁区 | 韩国污动漫无遮掩无删减电脑版 | 99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麻豆 | 秋霞伦理手机在线看片 | 美美哒免费影视8 | 大乳牛奶女在线观看 | 日本伦理片 中文字幕 | 亚洲xxxx动漫 | 挺进绝色老师的紧窄小肉六 | 曰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久 |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播放 | 果冻传媒在线看免费高清 | 91精品在线国产 |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午夜免费小视频 |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蜜桃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贰佰信息网 | 青青久在线 | 黑人巨大交牲老太 | 露露的性战k8经典 | 思思久99久女女精品 | 色情www日本欧美 | 韩国污动漫无遮掩无删减电脑版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 内射无码AV-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亚洲 | 日本又黄又裸一级大黄裸片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99免费精品 | 轻轻挺进女教师的身体 | 酒色.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