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合作教學,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主要課堂教學形式之一。傳統課堂的師生關系是“演員”與“聽眾”的關系,課堂的教學主要評價教師上課的表現,而新課程理念下師生關系是“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其效果不僅要評價教師如何教,更要評價學生如何學,是體現師生共同體的勞動,是教與學的密切配合,和諧合作。
一、傳統教學的弊端大家都知道,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師生間信息傳遞大多是教師的單向灌輸,教師包攬了許多本可以由學生主持和負責的活動。表現在中職課堂教學上,常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照本宣科地提幾個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最后講解答案。這樣的上課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二“、合作教學”的基本含義“合作教學”(cooperativeinstruction)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合作教學”在課堂上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其活動大致可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三種形式。教學采用小組評價,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充分讓學生參與組內互動,有更多在群體中表現和展示的機會。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知識的“傳授器”,而是如何調動學生參與,引導學生合作,促進學生交流;教師的角色是教學活動的“導演”,是學生開展課堂活動的引領者;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取決于老師講授的多少,而在于如何發揮老師的“調控“”媒介”作用。
三、開展合作教學進行實踐創新
1.以生為本,引導學生,合理分組開展合作教學,首先教學班級要分組,分組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可根據班級學情靈活實施,但是一般分組的原則是“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分組仍受多種因素制約。所以任課教師應與學生多溝通,講清開展合作教學的要求和優點,根據學科的特點,對班級分組提出指導性建議,尊重學生的選擇和意愿進行搭配。教師應多關心后進生,充分利用小組團隊的力量促進后進生的較快轉化。
2.加強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小組活動參與度教學設計是教師對課本進行二次開發的過程,是認清學生學情,確立教學目標,采取有效合作策略,開展課堂教學的腳本,教師應加強對小組合作策略的開發,例如在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可采用互相檢查作業,小組總結匯報策略;要根據學科的特點,確立小組合作策略,引導學生參與,開展有效合作教學。
3.做好小組活動記錄、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教學小組備有活動記錄本,若是集體作業在組長安排下小組內成員在完成小組任務時有所分工;若是小組討論,活動時便輪流主持;若是作業交流評比,各自展示交流等等活動有詳細記錄,每個組員都得參與,且根據活動記錄進行階段性的組內評價,從而起到激勵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合作教學,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狀態發生了變化,原來是被動聽課,現在是積極參與;原來上課是消極怠慢,現在是躍躍欲試。
合作教學課堂常常會“一放就散,一管就死”,因此我們只有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調控好合作氛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收獲,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