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通信技術
從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看,目前有建立各層次海洋預報發布平臺的良好氛圍,而從技術層面看,全面開展海洋預報公共服務的條件已經成熟。
海洋預報公共發布平臺建立可行性分析
1.電視平臺
電視,是當前的主流媒體。根據浙江海洋預報臺2012年最新的一次調查,公眾目前還主要通過電視獲得預警報信息,所以沿海各級部門通過電視發布海洋預報信息是開展公共服務的最有效選擇。隨著技術的發展,選擇電視發布,對預報部門來說已經是一件相當簡單的事情。以遼寧營口海洋與漁業局為例,在沒有預報員和電視專業人員的情況下,選擇海洋預報上電視發布為突破口,從零起步,借助遼寧省預報臺和國家海洋影視中心的力量,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海洋預報電視節目的制作和發布。他們的流程是由國家海洋影視中心幫助設計預報電視節目版式并培訓一名電視制作人員,由遼寧省預報臺幫助他們完成當地海洋環境的預報。實際業務運行也非常簡單,硬件環境上營口海洋預報站只需要提供一臺性能較好的電腦,安裝普通AdobePremiere電視制作軟件。技術人員每天只需執行國家海洋影視中心設計好的工程文件,修改當天的預報數據,加入配音,制作完成后,刻好盤送到電視臺。需要強調的是,配音這個環節對人的要求很高,營口預報臺自己沒法解決,實際方案是,營口每天把預報稿件通過QQ傳到國家海洋影視中心,國家海洋影視中心配好音后,再通過QQ回傳。同時為了預防意外情況出現,在國家海洋影視中心還對營口預報節目進行備份,可以臨時給營口提供完整的預報節目。
從兩年的實際運行看,網絡運行非常穩定,聲音傳輸只需要1min。如果按DVD質量格式傳送圖像和聲音,也不超過5min。事實上,2012年海南預報臺因為預報節目中加入黃巖島,應急改版,國家海洋影視中心臨時替海南制作了兩個多月的節目,每天按廣播級質量編碼,向海南傳輸預報節目,1min節目經壓縮后,文件大小大概80M,8min內傳輸完成。現在從中央電視臺到地方電視臺,已基本上都采用了硬盤播出。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電視臺對于外來節目,已經不像過去,必須要求磁帶錄制,比如最近中央電視臺要搬遷新樓,已經希望國家中心通過網絡給他們傳輸節目了。所以可以肯定地說,現在開展電視預報服務,在硬件的投入上,可以做到極低的價格就能完成業務化運行。相對而言,最大的難題是預報配音問題,有些預報臺采用的語音詞條庫來解決,好處是制作常規預報不需借助外面的力量,缺點也比較明顯,單調、程序化,解說詞不能有一絲的改動,遇到突發的海洋災害時,沒有解決方案。現在由于一些省級預報臺已經開始招聘了主持人,如浙江、福建等,地方預報臺完全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實現海洋預報電視發布。
2.廣播電臺平臺
廣播電臺在沉寂了一段時期后,隨著汽車的增加,道路的擁堵,又開始火爆起來。廣播在海洋預報和災害警報的發布方面具有速度快、傳播效率高的優勢,通過一根電話線就可以實現海洋預警報的直播發布。廣播預報節目實現起來比較簡單,但要做好卻不容易。現在的電臺不大接受過去那樣由電臺主持人簡單的讀海洋預報單,而希望我們分析解讀預報數據背后反映的內容。如目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兩個頻道,開通了每天5檔海洋預報電話連線直播節目,每天都需要針對當天的海況撰寫稿件達幾千字,工作量還是比較大的。地方預報臺可能在主持人這一塊有所欠缺,但是完全可以靠專業預報員來直接參與電話連線,更具權威效果。現在很多電臺的天氣分析師就是直接由預報員來擔當,反響都很好,有利于現場互動。
3.報紙媒體平臺
報紙這個媒體平臺在警報發布上和時效方面雖然有所欠缺,但常規的海洋預報在紙媒體發布方面還是值得開發,也有它的優勢。如發布的濱海旅游度假區環境預報,預報要素10多項,而且都和公眾的旅游出行相關,電視廣播就不能全面展現,紙媒體就是很好的發布平臺,地方上的晚報、早報都是很好的選擇,而且業務運行也簡單,版式制作完成后,只需每天給報紙提供數據。上述媒體主要是讓公眾被動接受預報信息,覆蓋面廣,在海洋預報宣傳上具有顯著優勢,通過反復播放,海洋環境的一些要素就會深入人心,公眾進行涉海活動就會自覺的主動關心海洋環境信息。
4.網站平臺
海洋預報網站的設立,主要解決公眾的主動查詢,在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已經是一個公共產品發布必不可少的途徑。網站的設立,除了建立之初需要一點投入外,實際業務運行期間,基本只是數據的修改,工作量不會很大。如溫州海洋預報臺設立的海洋預報信息發布系統網站,就非常簡潔明了,但預報項目涵蓋卻很全面,基本覆蓋了公眾的需求,查詢也非常方便,值得各家借鑒推廣。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海洋預報的發布也更加多樣化。如通過微博這個新興平臺發布海洋預報,有及時、互動的優勢。開通起來也非常簡單,只需做個官方認證就可。微博如果做得好的話,根本不需要網站的推廣,對于海洋預報來說,由于海洋災害的發生,就會在一瞬間得到很大的流量和回復。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在新浪開設的海洋預報微博,在日本3•11海嘯期間,粉絲數量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快速增加到20萬。目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在新浪、騰訊、搜狐、人民網以及新華網都開通了海洋預報微博,從粉絲數量看,商業網站微博粉絲量更多,傳播效果更佳。
隨著手機功能的強大,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海洋預報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發布方式。微信通過網絡能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和漂亮的圖文信息,可以通過后臺的用戶分組和地域控制,實現海洋預警信息的精準推送,針對性非常強。如果說微博有更強的傳播和媒體屬性,那么微信具有更強的黏性,對于海洋預報服務有真正需求的公眾來說,微信是一種絕佳的發布方式。至于手機短信等海洋預報發布方式,相對來說運營成本較高,這里就不探討了。各級海洋預報臺站對公眾發布海洋預報,采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等方式,前期投入小,運行成本低,各級預報臺站最多安排兩人就可實現業務化運轉。部分實力較弱的臺站,和一些實力較強預報臺合作,也可以迅速開展海洋預報公共服務。
海洋預警報公共發布平臺的建立,毫無疑問需要得到當地媒體的大力支持。可喜的是隨著《海洋觀測預報管理條例》的出臺,國家規定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該指定當地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媒體安排固定的時段或者版面,及時刊播海洋預報和海洋災害警報。而且從國外的海洋預報發布現狀來看,地方媒體對當地的海洋環境都還比較有興趣,一般都會愿意拿出相應的版面時間來播發海洋環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