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賞識教育論文
營造緊張有序的課堂氛圍,建立輕松自然的師生關系
聽說課應該以學生為主。作為課堂的組織者、監控者以及參與者,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緊張有序的課堂氛圍。教師的參與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的提問和點評可以做到有針對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立輕松自然的師生關系。在大班教學條件下,教師在課堂上還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幫助農村生源大學生克服已有的消極情緒,要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他們內在的語言學習潛能,切實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技能。在設計言語活動時,教師不僅要充分把握農村生源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在課堂內外開展不同的言語活動,而且要盡量以輕松活潑、形象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討論、話劇、歌曲、笑話、講故事、讀后感等。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
進入高校后,多數農村生源大學生有技不如人的想法。這要求教師特別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況,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大班授課的困難之一在于學生智能、基礎、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理解農村生源學生學習英語的困難和需求,還可以通過布置個性化的學習任務或開放式的課后作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教學,如英文電影、錄音錄像、人物傳記、地理風貌等提供真實的或模擬的語言學習環境,積極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學生敢說、能說的能力,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針對農村學生害怕開口的現狀,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各種英語口語交流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比如,上課伊始,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進行演講,演講內容需提前準備,形式、內容不限。許多農村學生都圍繞我的家鄉、我的夢想等話題展開演講。然后適當穿插由至少兩人一組的小組活動,可以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的對話表演,也可以是話劇表演,電影配音等。這樣能盡量創造運用語言的環境,使學生自然表達語言而不是死記硬背。表演之后把當天的課堂安排告訴學生,讓他們對課堂任務和活動內容有大致的了解,鼓勵他們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積極發言。這對整個課堂時間的安排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下課前也要對當天所學內容做個總結,同時對演講者再次提醒,這些都是對下一次課的很好的鋪墊。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建立合作學習模式,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無疑是英語大班教學的理想選擇之一。在大班教學環境下,由于學生人數多,個體學生學習和活動機會相對較少,但是如果能夠充分采用小組活動,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體現出優化的合作學習模式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這樣做還可以把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有利于保護農村生源學生的自尊,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成就感和團隊精神。賞識教育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自主學習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農村生源大學生需要特別加強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以營造和諧的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氛圍。英語的聽說學習需要兩個人或更多人的協作交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注意課堂言語活動的交流,也要就學生的課后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給予一定學習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導。課內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課外的時間,為學生創造學習的課外環境。教師可組織英語競賽、英語沙龍、舉辦英語影視作品欣賞等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加深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結語
英語聽說技能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應當轉變傳統觀念,重新定位角色,重視賞識教育在提高英語聽說技能上的作用,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農村生源大學生的英語聽說學習興趣與效率,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本文作者:朱姍 王黎 單位:天津城市建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