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賞識教育論文
首先對護生要有“有教無類”的觀點
一視同仁,真誠地接納每一位護生,尊重差異,讓每位護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因為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基礎差,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弱,有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在帶教過程中,老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不僅要了解她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還要了解她們的生活以及即將面臨的就業情況,與她們一起分析,用自已的生活閱歷給她們一些積極的建議。讓護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以更飽滿地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給予理解和支持
以鼓勵為主,提高帶教的質量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護生都會有自身的缺點,對護生的行為應給予理解和支持,善于發現每一位護生的亮點,及時給予肯定,適當贊美護生的每一個進步;批評時,應含有肯定和鼓勵的意思。每一位護生都有自身特點,有的護生理論知識扎實,有的護生動手能力強,有的護生溝通能力好。因此在帶教過程中,老師需要有一雙慧眼,把護生身上的優點挖掘出來,肯定她們的每一個進步,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取長補短,精益求精,以取得更驕人的成績。
善于利用技巧,從方式上突破,以引導為主
賞識是一種理解,更是一種激勵,而激勵要有一定的技巧,主要表現在語言和行動上。例如指出某護生操作的不足時,可以表達為:“你能把這操作順利地完成,很好!如果能這樣的改良……那就會更完美啦”!而另一種直接的表達:“你這沒做好,不能這樣……”。相比而言,第一種表達方式,更能讓護生接受。在不宜使用語言表達的特定環境,一個友善的微笑,一個贊賞的眼神,都可以讓護生緊張的心情平復下來。行動上要給護生充分的信任,對于她們有能力完成的操作,要放手的讓她們去嘗試,在實踐中操練。當護生對獨立完成某一操作表現得緊張、自信不足時,要多一些的鼓勵語言,例如:“別緊張!放松點!老師相信你肯定能做好”。
要立足于護生的實際情況,把握適度的原則
賞識教育要根據護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客觀的評價,絕不能事事表揚,過于盲目和偏頗地鼓勵,對于學生的錯誤應及時指出,做出正確的指導,但要注意方法,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護生,要分別處理。例如對于自悲的護生,應該多表揚,少責備,揚長避短;對于驕傲自滿的護生,應給予批評與鼓勵相結合。把握適度的原則,讓“賞識”留有余地,保留護生有繼續進步的空間,鼓勵她們繼續努力,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反之,過度賞識會導致學生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稍遇坎坷便會一蹶不振[2]。
總之,賞識教育作為臨床帶教的一種方法,一種教學態度,應立足于客觀事實,把握適度的原則,利用言語和行動等技巧,以鼓勵為主,真誠地對待每一位護生,增強其自信心,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本文作者:陳愛茜 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