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通識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趙君 張瑞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馬克主義學院
通識教育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當前在國內的一些高校,普遍存在人文精神缺失、德育素質失衡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德育的培養。而心智健全則是一個人品德高尚的基本前提,也是當前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普遍要求。心智發展水平不僅能影響到我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還能影響到我們如何了解整個世界。健全心智,是通識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通識教育的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其中人文精神作為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貫穿始終,雖然各個領域的知識、技能與思維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礎性、理論性、綜合性卻十分有利于培養和塑造青年學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開展課外學術活動豐富大學生第二課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活動,都為青年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提供了積極、開放的環境[1]。
黨的十七大從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而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永恒的追求,而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高等教育專門化、功利化導致的人的片面發展的一種矯正和超越,通過開展通識教育,可以培養德智體各方面和諧、全面發展的人,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現代信息社會,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知識的不斷涌現,知識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的大量涌現,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綜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受教育者的時間和精力卻相對有限,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把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注重培養青年大學生選擇、鑒別和吸收新知識的能力,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使青年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取得的成就與不足
踐行“三貼近”要求,教學內容科學化、豐富化。“05方案”實施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門必修課程,內容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刪和更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各高校在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按照“三貼近”要求,將全面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貫穿于課程內容之中,將教材上的基本理論同社會現實、社會生活和大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以社會現實熱點難點問題和大學生成長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立場、觀點及方法幫助大學生提高理論修養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三進”工作,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現代化。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深入推進“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創新教學手段,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和遠程教學被廣泛運用;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改變單一傳統的講授式方法,嘗試專題、案例教學和參與式、啟發式、研究式教學,強調運用重點講授和一般講授相結合,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合,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等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形成。各高校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為核心,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將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和教育教學評估體系,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創新。
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存在“兩張皮”的現象。2010年5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目前,學科建設有兩項重要任務需要抓緊解決。首先要重視和解決思政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兩張皮’的問題。”袁貴仁部長所指的“兩張皮”問題實質上是指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脫節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沒有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科研單位進行建設,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生導師沒有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課程的領軍人物相對匱乏。當前部分高校并沒有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還有高校沒有獨立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繼而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仍然走單純教學的老路子,沒有形成學科意識和科研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使教師們沒有平臺為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出謀劃策。
青年大學生的聽課動力明顯不足。首先,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邏輯性、系統性、思辨性和說理性較強等特點,使得教學內容相對枯燥,而部分教師又不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難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更新,也致使青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聽課動力明顯不足。課程的隱性教育作用發揮不足。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和對象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無法回避和挑戰的難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發生了轉變,傳統固化的教育方式使顯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失效,這就要求教育者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搭建新的教學平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轉變,切實發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通識教育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思路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立和建設主要是適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學理支撐,為教師提供學術平臺。通識教育視角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其所屬六個二級學科的理論支撐,如果離開了這個支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就會失去科學性,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講授科學理論的感染力、吸引力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在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需要學科支持的同時,應當把科學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必須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同時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科意識,明確學科建設新的目標和任務,設計好自身的長遠研究方向,長期堅持,一以貫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中堅和骨干力量。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力,來幫助大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分析身邊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分辨能力和政治鑒別能力,正確看待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將自己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使自己成長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事關國家興衰、人民福祉,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切實增強學科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為契機,切實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重視科學研究,切實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