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工程學論文
本文作者:于海瀛 丁林賢 單位:浙江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體現,教材內容是否合適,能否與時俱進,跟蹤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決定著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3]。目前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教材不多,且大多數教材的內容節選自國外的一些報刊書籍或文獻片段,相當于本專業的科普讀物,隨意性強,目標不明確,內容也比較枯燥。而且很多內容或案例是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至80年代使用過的技術,不僅與中國的環境現狀不符,也不能體現日新月異的環境工程技術的發展,導致教材內容陳舊,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方法上,沿用了基礎英語的教學方式,大多以教師授課為主,重在講解專業詞匯、語法構成和翻譯段落,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忽略了聽、說與寫方面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專業英語的課堂教學手段也比較單一,多用傳統的“黑板+粉筆+講解”的方式,很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而課文中涉及到的環境污染控制工程設備,如大氣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各種除塵設施,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各級處理單元,如果沒有相應的圖片或教具,則是很生硬和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及記憶。此外,教學內容也很單薄,主要依賴于教材,課堂的延展性不好,不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
教學改革與創新
教材方面筆者選用的是21世紀專業英語系列教程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英語》。該教材內容涉及面廣,難度適宜,但如前所述,部分文章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當前國際先進的環境治理技術。所以在教學中,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在講述課文的同時可以通過檢索環境學科國際核心期刊,如《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WaterResearch》《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等作為教材的補充,這些文章的英語寫作技巧高,而且文章內容涉及學科前沿,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了避免教材單一帶來的局限性,考慮到學生水平的不一致性,還可以選擇幾本教材加以綜合利用。此外,作為專業英語教學的教材,在語言學習的范圍和難度上還應該考慮基礎英語、科技英語和專業英語有機銜接的問題。因此,教材建設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前提。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縮減語法的教學時間,著重講解專業詞匯和語句以及最常見的科技英語句式結構,而把其他詞匯句法的內容放到課堂之外,要求學生在課下自學;并適當縮減閱讀、翻譯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把部分比較容易的翻譯內容作為課后作業留給學生自行翻譯。同時,增加英文文獻檢索方法的介紹,提高學生利用專業英語知識自主進行科研成果檢索的能力,即為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服務,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主動追蹤國際前沿信息,為自主科研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此外,抽出部分課時,講解英語科技論文的寫作規范、常用句式和注意事項等,訓練學生科技英語寫作的能力。
“互動式”教學法,是以現代教學思維和理論為指導,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為教師引導、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集講解、質疑、交流、討論、歸納等教學手段于一體的合成式教學運作模式[6]。這種教學法,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為在教師引導下,鼓勵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強調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以師生互動為主題,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教與學雙方的最佳效益。該方法已經在專業英語的教學中得到了應用和實踐[6~7]。以講授大氣污染控制技術(ConventionalTechnologyofAirPollutionControl)這一課為例,首先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工作,上課時先講解最基本的專業詞匯,比如幾種除塵器cyclones、fabricfilters、waterscrubbers等。由于這些詞匯非常枯燥,學生感到很陌生,所以借助多媒體、教學Flash和圖片等形式將其展示出來,使各部分內容直觀易懂。課堂教學結束時把部分內容簡單的段落作為課后作業留給學生自學并翻譯。在下次上課時,讓一名學生把自學的段落朗讀并翻譯,教師適當對其進行點評。為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可以展示每種除塵器的圖片,采用看圖說話的形式,請學生用盡量簡短的幾句話描述它的結構和功能原理。其他學生從發音、表達和專業知識等角度加以點評、補充。這樣每次可以鍛煉4~5名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于專業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另外,對于文章中出現的經典、常用的科技英語寫作方式,重點進行歸納總結,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指導。為了更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英語表達,將全班分成3~5人的團隊,自行選擇與環境問題相關的主題,在每次正式上課前進行10min的英文主題演講。其他同學可以隨時提問,問題由該團隊的所有成員來回答,最后老師進行歸納總結與點評。通過這樣的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自信心和能力,又可以促進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總之,通過上述融合聽、說、讀、寫、譯為一體的綜合訓練,激發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由于專業英語的課時非常有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對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自主學習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作為引路人和策劃者,啟發與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并能把學過的知識加以培植、發散,即由灌輸知識改變為有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8]。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鑒于專業術語的構造特點,從構詞法入手,多給學生講解前綴和后綴的用法,使得學生能夠根據前、后綴望詞生義。如“de-”有“降低、去除”之意、“hydro-”表示“水、氫的、含氫的”等。如果學生掌握了這兩個前綴,就能夠猜出desorption(脫附)、decline(下降)的含義,也容易懂得Hydrogen(氫)、hydrolysis(水解)和hydrolyticenzymes(水解酶)的詞義。對于閱讀理解,可以課文中長句、復雜句子的句型結構為主,通過講解和對比,使學生熟悉專業英語的句式結構和文體,然后啟發學生利用掌握的規律和技巧加深對閱讀新材料的正確理解。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閱讀能力,綜合分析、理解能力也不斷提高。此外,可以結合布置英文主題演講、文獻翻譯、英文摘要寫作等課后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發現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并進一步提高查閱專業文獻、閱讀理解文獻內容、撰寫科技論文等應用能力。
結語
經過不斷努力和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的現存問題,提出了互動教學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專業英語應用能力進行了探索與嘗試。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進一步深化理論研究,開展教學改革,為同行提供更好的可以借鑒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