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藝論文
作者:劉 霞 胡蘭貴 馮瑪莉 席嘯虎 張小慧 仝立國 單位: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
提取工藝考察及結果
以出膏率為評價指標,以加水倍數、浸泡時間、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為4因素。使用L9(34)正交試驗優化4種不同輔料膏方的最佳提取工藝參數,結果見表1[3]。
輔料前處理
紅糖:將紅糖放入鍋內加熱炒之,用鍋鏟不斷攪拌,以防滯底焦枯,待糖全部熔化呈老黃色時直接用來收膏,或繼續加入適量的水沸騰后再收膏。膠類:阿膠、鹿角膠、龜甲膠等膠在加入膏前先打碎,加入適量黃酒浸泡過夜,另燉使熔化。
收膏工藝考察
1收膏工藝過程按照星點設計的方案收膏,分別取各處方藥材20份,每份為15日湯藥方劑量,按照優選的提取工藝提取,濾過,得到提取液。提取液于電磁灶上加熱,隨時除去浮沫,待藥汁稍轉濃時,如有需要加入人參生藥細粉的在此時加入,攪勻,繼續加熱濃縮至設定的相對密度,即得“清膏”。清膏用文火加熱,把按設定要求前處理好的輔料加入清膏內,不斷攪拌,待濃縮至設定的相對密度,停火,收膏完成[4]。
2相對密度測定[1]本實驗所測的相對密度是在清膏濃縮即成和膏方即將出鍋時進行測試。取5~8g的清膏或膏滋,精密稱定,精密加入兩倍量的新鮮蒸餾水,攪勻,作為供試液,測定相對密度。
3不溶物檢查[1]取不同輔料的膏方各5g,加熱水200mL,攪拌使之溶化,放置3min后觀察,結果均無焦屑等異物發現。
4薄層色譜檢測清暑益氣膏檢測黃芪、人參、葛根;附桂六味鹿角膏檢測附子、人參;鎮肝熄風膏檢測白芍;芪脈地黃膏檢測黃芪、人參、黃連。藥材TLC定性檢測均按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方法。
5定量測定清暑益氣膏檢測葛根素;附桂六味鹿角膏檢測桂皮醛;鎮肝熄風膏檢測芍藥苷;芪脈地黃膏檢測黃芪甲苷;試驗結果用轉移率表示。轉移率=膏方所檢測藥材有效成分質量/相同量單味藥材有效成分質量(1)清暑益氣膏中葛根素檢測:①色譜條件:色譜柱為AgilentZorbaxSB-C18柱(250mm×4.6mm,5μm),柱溫40℃,流動相為甲醇-水(25∶75),檢測波長250nm,體積流量1.0mL/min,進樣量10μL。②對照品溶液制備:取葛根素對照品用30%乙醇制成含葛根素55.0μg/mL的溶液。③供試品溶液制備:取本品約2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25mL,密塞,稱定質量,超聲處理45min,放冷,再稱定質量,用30%乙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濾過,取續濾液,即得。(2)附桂六味鹿角膏中桂皮醛檢測:①色譜條件:色譜柱同上,柱溫為30℃,流動相為乙腈-0.1%磷酸(35∶65),檢測波長285nm,體積流量為1.0mL/min,進樣量10μL。②對照品溶液制備:取桂皮醛對照品用甲醇制成10μg/mL的溶液。③供試品溶液制備:取本品約10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稱定質量,加熱回流30min,放冷,再稱定質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3)鎮肝熄風膏檢測芍藥苷①色譜條件:色譜柱同上,流動相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檢測波長230nm;體積流量1.0mL/min,柱溫25℃,進樣量10μL。②對照品溶液制備:取芍藥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0.435mg/mL的溶液。③供試品溶液制備:稱取3g鎮肝熄風膏,精密稱定,置50mL具塞錐形瓶中,加入50%乙醇25mL,稱定質量,超聲處理30min,冷卻,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用微孔濾膜濾過,即得。(4)芪脈地黃膏檢測黃芪甲苷①色譜條件:色譜柱同上,流動相為乙腈-水溶液(30∶70),檢測波長為200nm;流速為1.0mL/min,柱溫20℃,進樣量10μL。②對照品溶液制備:取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76.0μg/mL的溶液。③供試品溶液制備:稱取30g芪脈地黃膏,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加入甲醇150mL,加熱回流至提取物無色,濾過,濃縮,殘渣加水25mL,用乙醚洗2次,再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正丁醇部位,用氨試液洗2次,正丁醇部位蒸干,用5mL甲醇溶解,定容,即得。
多指標綜合評分法
膏方成型質量指標有其客觀評價的相對經驗標準,依據這一標準及各指標的控制要求和經驗值,權衡其對膏方成型性的貢獻,對指標進行評分,越大越好者直接評分,越小越好者取倒數作為評分,適宜范圍好者越接近范圍評分越高,以使各指標評分結果越高表示成型性越好[5]。多指標綜合評分法的內容見表2。
星點設計優化收膏工藝
試驗設計根據預試驗結果,選擇輔料的使用量(A)、清膏相對密度(B)和成品膏的相對密度(C)為自變量,因素水平見表3~6。星點試驗設計以紅糖為輔料的膏方為例,其他輔料的星點設計與此類同,不再贅述。按照星點試驗設計收膏。以膏方的性狀特征、服藥量、藥材檢出情況為指標,每個指標的評分均標準化為0~1之間的“歸一值(OD)”,各指標OD按下式計算幾何平均數,得總評OD。結果見表7。總評OD=(d1d2……dk)1/k(k為指標數)。對取值越小越好的指標和取值越大越好的指標,分別采用Hassan方法進行數學轉換求“歸一值”dmin和dmax。
模型擬合根據結果,用SPSS10統計數據,以總評OD值為因變量對各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和二項式方程擬合,模型的好壞通過相關系數(r)進行判斷。擬合后所得多元線性擬合方程Y=0.291+0.021X1+0.008X2-0.010X3(r=0.072),二項式擬合方程Y=417.697+13151X1+220.265X2+41557X3-260.884X1X1-10701X2X2-167.772X3X3-8.571X1X2-1442X1X3+25.597X2X3(r=0.998)。多元線性回歸擬合方程的r較低,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線性相關性較差,所以不宜用線性模型。而多元二項式回歸方程的r較高,擬合度高,預測性較好,故選擇二項式擬合模型為最佳模型。6.3效應面優化根據所擬合的二項式方程,應用Origin8.0統計軟件繪制三維效應面,從中篩選出紅糖輔料膏方的較佳工藝水平。同法得出其他3種輔料膏方制備的最佳工藝,結果見表8。
最佳工藝驗證
文獻報道,膏方處方中每味藥的用量一般按每天湯藥方劑量的1/2~1/3為宜[6]。分別取各處方藥材3份,每份為15日湯藥方劑量(膏方30日服用量),按照優選的最佳制備工藝條件重復3次,計算偏差[偏差=(預測值-實測值)/預測值],偏差均小于3%。經星點設計優選出的4種不同輔料的膏方均具有適宜的流動性和黏度,具光澤,口感潤滑,味甜或微苦,適宜直接口服或用熱水融化后再服用,且水溶解性較好。膏方服用質量及服藥體積均適宜,結果見表9。主要藥味定性檢測均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