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機械安全論文
作者:張曉飛 康紅 寧燕 單位: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
B類標準約80余項,涉及噪聲、機械振動與沖擊、液壓氣動系統、人類工效學、工業自動化系統、防護裝置、安全距離、保護裝置、機械電氣安全等。與歐盟相比,ISO的C類標準并不系統,有些看似為C類標準的國際標準,其制修訂并沒有參考A類標準或B類標準,這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對機械安全標準的管理有很大的關系。
ISO/IEC機械安全標準體系機械安全國際標準與歐盟一樣,也劃分為A、B、C三類,圖1是ISO機械安全標準體系的簡單示意圖,其中并沒有給出C類標準,主要因為C類標準目前還不系統,有的C類標準沒有參照A類標準或B類標準。圖中涉及A類標準ISO12100∶2010,B類標準IEC60204-1∶2005《機械安全機器的電氣設備第1部分:一般要求》、ISO13850∶2006《機械安全急停設計原則》、ISO13851∶2002《機械安全雙手控制器功能問題和設計原理》、ISO14119∶1998《機械安全帶有聯鎖裝置的保護裝置設計和選擇原則》、ISO14120∶2002《機械安全保護裝置固定和可移動保護裝置的設計和制造的一般要求》、ISO13849《機械安全控制系統的相關安全部分》系列標準、ISO13857∶2008《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臂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從圖1可以看出,ISO與歐盟的最大差別在于:歐盟機械安全標準圍繞歐盟機械指令進行制修訂,屬于指令的具體操作內容,即為指令服務;而ISO機械安全標準僅是一套標準。其中圖心是機械安全最核心的標準ISO12100。由于ISO/Guide78規定了機械安全標準的起草和表述規則,因此在技術上不能成為國際標準的圖心。IEC60204-1是關于機械電氣方面的安全要求,雖然是B類標準,但卻比其他B類標準更靠近“圖心”,說明關于電氣方面的安全要求在機械安全標準體系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3ISO/IEC機械安全標準體系的特點
(1)以機械安全為由設置貿易技術壁壘。從對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的機械安全標準體系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具體情況不太一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所有的機械安全標準與當局制定的法律法規有密切的聯系,從而使得推薦性的機械安全標準可變為實質上的強制性標準。但ISO/IEC的情況卻不一樣,作為國際標準組織,ISO/IEC無法通過強有力的行政手段要求各國執行其所制定的機械安全標準,或者要求各國將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只能自愿采標。
(2)機械安全國際標準中C類標準還不夠完善。歐盟機械指令協調標準一共有600多項,其中C類標準就達到近500項,涉及的行業從普通家庭的門窗、鼓風機到大型的風力渦輪機、航空地面設備等。A類標準和B類標準由于其適用范圍是所有機械或大部分機械,所以這些標準中的要求一般沒有C類標準中的要求具體,甚至某些標準存在實際操作性比較差的缺點。而且,ISO/IEC無法圍繞機械指令這樣的技術法規制定C類標準,也沒有專門的機構對所有的機械安全標準進行管理。
因此,很多C類機械安全國際標準沒有在標準中引用基礎類標準ISO12100和ISO14121系列標準,在安全要求的表述上也與A類標準或B類標準存在不一致,也沒有說明該標準是否屬于機械安全C類標準,使標準的使用者在查找機械安全C類標準時存在一定的困難。ISO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ISO技術管理局(ISO/TMB)已于2008年發布了ISO/Guide78,并且在附錄中給出了C類標準的一般結構,其用意就是通過規范安全標準的起草與表述,實現國際標準在結構形式和安全要求表述上的統一。
(3)歐盟主導了機械安全國際標準的制修訂過程,而歐盟以外的國家,尤其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參與較少。通過調研分析,這應該是由兩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語言方面的原因;二是某些國家對機械安全標準化工作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或者專門從事機械安全標準化工作的人才匱乏等。上述機械安全國際標準反映的情況,都是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因為發展中國家很難真正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修訂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