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學論文
作者:張俊奎 單位: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
創建美術學院、傳播西方繪畫理論,其中就包括作為造型基礎的素描訓練體系。新中國建立后由于諸多原因,中國學院派的素描訓練體系主要以徐悲鴻從法國帶回的學院派古典油畫造型體系和20世紀50、60年代由馬克西莫夫帶來的蘇聯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學體系為主,兩個體系交叉并行,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素描教育被引進中國后,由于當時繪畫類各專業門類的發達而作為繪畫造型表現能力的訓練基礎而長期存在。當時的中國設計還不具有現代形態,只是一些傳統工藝美術門類,主要功能是裝飾、裝潢,與繪畫的聯系也較緊密,所以長期以來,我們把作為繪畫基礎造型訓練的素描作為各美術門類通用的基礎造型訓練課程。這是素描的一次具體化的實踐,相對于后來的設計素描我們稱之為傳統造型素描。在當代純藝術領域,歐美各國注重基本造型的同時更注重材料的研究和技法的拓展,注重個人情緒的表達,不建立固定的目標和統一的標準,教師只是輔助指導,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經驗而已。在我國造型藝術領域,不同的專業學科采用相同的、作為寫實油畫造型基礎的素描教育體系,注重明暗、光影、形體,從幾何體到人體,無論內容還是教學方法、教學目標都顯示出其局限性,亟待改善。
設計藝術各專業素描教學的發展及問題設計素描是設計類各專業教學體系的新概念,是素描作為設計基礎訓練的一種形式。設計素描旨在培養學生的設計表現能力,開發其設計思維,提高學生對設計的認知能力。其表現為設計師在創作、構思的過程中用來探討作品的形態、構造、內容、形式與造型視覺化的一種探索式的表現方法。早在德國包豪斯建校之初,其校長格羅皮烏斯就提出設計應該和應用相結合,排斥純藝術性設計,素描的基礎表現能力(當時尚無設計素描的概念)已與純藝術的造型訓練明顯分離。隨著世界現代設計運動的發展,歐美國家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逐漸成熟,其中素描作為設計的基礎訓練也呈現出其獨立性,逐漸形成了現代設計素描教學體系。目前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設計思維、設計語言、設計工具、設計方法、設計過程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素描主要起著研究分析設計的形態、記錄創意思維的作用。素描基礎課程更強調創意思維能力和靈活、準確、快速的表達技法的培養。其教學方法不拘一格,甚至沒有過細的課程劃分,反而進行統合,大多數藝術院校的素描教學也沒有以一種課程的形式出現。隨著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我們發現傳統造型素描教育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我國的設計素描教育體系的確立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
素描學科專業化的兩次歷史過程
學科專業化屬于門類學范疇,美術的學科專業化是美術不同門類、不同專業的劃分隨著社會分工而更加精細化、更加專業化的趨勢。美術學科的專業化是隨著美術社會功能的分化和對人們美術教育規律的認識而進行的。第一次的分化是造型藝術和設計藝術的分化;第二次是在造型藝術領域和設計藝術領域內部進行的分化。這些分化是社會發展和美術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這些分化也要求與之對應的美術教育相應地進行分化,美術教育內部的課程結構劃分應更加專業化,而對作為基礎教育的素描進行改革也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1.素描學科的第一次專業化這主要是指由單一的、作為美術各門類的造型基礎課的造型素描發展為設計素描教育概念的過程。隨著對國外設計門類基礎教學經驗的借鑒和設計素描教學實踐過程的發展,我國設計素描教育體系化、理論化、規范化,逐漸在大的門類劃分中取得與造型素描平等的地位,設計素描作為設計藝術各門類的基礎訓練課程,與作為純藝術造型訓練基礎的傳統造型素描并駕齊驅。我國純藝術領域在20世紀80年代后也根據課程的需要適當對素描教學內容作出了調整,但主要還是強調對結構和形體的認識方法。20世紀90年代后,美術學院中素描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從1994年開始,幾次全國性的素描教學研討會對素描教學進行了大的原則上的調整,但沒有根本性地轉變傳統造型素描的目標和地位。從1980年起,我國主要的美術學院引進現代設計觀念和課程,并采用繪畫、三大構成、藝術設計專業課三大塊教學模式,改變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繪畫、圖案、工藝美術創作的教學模式。但素描教學一直以繪畫素描的形式進行教學,注重造型能力的培養。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內一些設計院校開始重視藝術設計教學體系改革,設計素描隨之出現。目前國內大多數藝術院校形式上以設計素描代替了傳統的造型素描進行基礎教學,也有大量的文章闡述、分析了設計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但是沒有給出一個體系化的分析和解決方案。
2.素描學科的第二次專業化素描學科專業的第二次專業化,筆者認為是素描在具體的造型藝術門類之內和具體的藝術設計門類之內進行的一次學科專業化的過程。目前在我國專業美術院校中,造型藝術門類內的素描也已經和不同的造型門類初步結合而出現更為具體的訓練理念、訓練目標、訓練方法和評價體系,已初步形成了與各學科專業相結合的造型素描訓練體系。比如國畫專業的素描人物寫生和雕塑專業的素描人物寫生在其表現方法、訓練目的、訓練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國畫中的素描教學關注線的組織與構造,關注線、面所達成的形式美感和線的表情性,而雕塑專業的素描教學更關注體積的塑造和對形體、結構、解剖的研究與表達。在我國專業美術院校中藝術設計各門類內,設計素描與不同專業相結合的嘗試正在進行。設計門類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從平面到立體,從靜態到動態,包括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根本屬性差異很大。那么作為其基礎訓練的設計素描無論從表現方法、表現能力、表現目標還是從思維創意上,訓練的差異性就更大,所以其學科專業化是必然的。素描學科第二次專業化的過程基本上是和第一次分化同時開始的,但我國美術教育的入學測試、教師素質、市場意識、教學評測等因素造成了很多誤區,使其不能正確指導設計基礎教育,不能對設計教育的快速發展起推動作用。
基于學科專業化的素描教學改革研究的目標框架
要對我國的素描教學進行改革,我們就必須對其目標進行定位,筆者認為素描教學改革的目標包括以下五點:其一,厘清中國素描教育體系和學科專業化的體系。厘清這兩個體系實質是弄清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歷史。從美術教育發展史的角度審視當下的素描課程教學,可以為我們建立一個縱向的參照體系,同時參照西方美術教育體系,我們就可以橫向看到自己的問題和出路。其二,準確定位不同美術門類中素描教學的目標和意義。準確定位是在當下美術教育定位的基礎上使素描教學更加科學、合理、精確,這一點在設計藝術領域內表現得尤為明顯。其三,針對美術的不同專業設置素描教學體系。針對造型藝術和設計藝術建立不同的素描教育體系;在純美術內部和應用美術內部建立不同的素描教育體系。其四,針對美術的不同專業和不同的素描教學體系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其五,根據與美術不同專業的結合程度建立正確的素描教學評價體系。評價與反饋是素描教學指導標準,不同專業的素描教學不能用同一標準或近似標準來衡量。